泸州泸县强势引爆文化旅游 顺势加快城乡统筹

2012-12-26 09:44:41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代陈伟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曾万权 聂富平 向晓鸿)2012年,受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缓慢增长。泸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为发展定位,奋力推进“两化互动强县、文化旅游兴城、产业新村富民”发展战略,实现了县域经济高位增长。

盘点2012,两化互动,强势引爆文化旅游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14.5%。第一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03.5亿元,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2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总收入18.7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4亿元,增长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增长16.1%。

对接机遇,高端策划,两化互动顺势推进

泸县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等重大机遇,认真谋划,主动对接,成功争取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等试点县建设政策。整体将经济开发区列入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规划。顺利跻身泸州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促成400亿元项目进入转型发展规划项目,港城大道等首批项目顺势启动。

泸县按照顶层设计科学建设,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北京毕路德国际等国内外知名机构,高质量编制了城镇、新村、产业等规划。配套政策日趋完善。出台关于两化互动、文化旅游、扶优扶强等方面激励政策,确立了以白酒+医药、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1+3”工业产业发展定位。发展专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启动建设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和青龙医药产业园。

攻坚突围,扶优扶强,两化互动扎实推进

泸县抓项目夯实载体,通过精心研判、科学包装,实现上级项目资金持续支持,全年获得上级资金19.83亿元。通过招商选商、技术改造,实现项目增量存量双赢,全年引进项目120个,到位资金102亿元。完成县级重点项目投资35亿元,市级重点项目投资18亿元,超额完成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目标。

土地“双挂钩”项目稳步实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75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正式启动,获准第一批复垦利用试点指标。和益电力公司改制扎实推进,国网重组进程加快,永利110kv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投用;φ219输气管线及配气站工程通过验收,城西工业园天然气管道等工程加紧实施。聚力改善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电力改迁等工程陆续竣工,盘活园区企业土地资源460亩。

启动“411扶优扶强工程”,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看好、具备相当规模的28户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在贷款贴息、要素保障、税费解缴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企业扩张,鼓励企业升级。28户扶优扶强企业实现产值55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8%,增长38%。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三年完成投资9.4亿元,连续两年在省级目标绩效考核中评优。成功列入全省第二轮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化县,全面启动“两港”和川渝结合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规划先行,重点突破,文化旅游强势引爆

组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出台《泸县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新县的意见》、《泸县文化旅游发展近期(2013—2016年)行动计划》。玉蟾山综合体、龙城文化艺术中心、龙桥文化生态园、云龙百年荔枝园等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启动。玉蟾山景区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复核。农民演艺网通过国家验收。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首届四川泸县·龙文化宣传活动周、四川泸县潮河金秋龙眼节、玉蟾春会成功举办。“旅交会”、“旅博会”等对外营销成效明显。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增长21.9%。

展望2013,三化联动,顺势加快城乡统筹,引领全县奔小康

展望201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符合政策生育率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整合资源,夯实三化联动基础

泸县认真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立足县情,开展顶层设计,统筹各项专项规划,做到各专项规划协调统一。认真研判中国白酒金三角、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等的政策机遇,寻求最快最大最好融入。

空间上,找准载体、整合载体,力求统一布局科学布局;政策上,找准对接点、整合对接点,力求用活用够;重点上,找准突破口、共同突破,力求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围绕泸州“一城一区一角”和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撑,积极对接项目、整合项目。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监管有序、功能互补,建设一片、成效一片、带动一片的原则,最大发挥项目整合效应。

同时整合动能,建立镇域联动发展机制。立足镇域自然资源,打破行政壁垒,规划、发展、做强富有特色的连片镇域经济。

完善县镇互动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政策,立足县情镇情,支持镇域企业落户异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增强镇级造血功能,提升镇级综合实力;完善考核机制,增强部门联动,县镇互动。泸县全力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深度挖掘龙文化、石刻文化、酒文化底蕴,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节能减排。

做强优势,丰富三化联动载体

泸县充分利用处于成渝经济区结合部、川南经济区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以泸州机场、港城大道、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至神仙桥码头、成自泸赤高速潮河互通至县城三大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实现融入泸州、同城发展,融入川南、协调发展,融入成渝、加快发展。

泸县巩固提升高产水稻、龙眼、林下山地鸡、花木、蔬菜等特色农业。扶持做强“1+3”产业,全力巩固白酒产业支柱,着力做大医药产业规模。

深度挖掘龙文化、石刻文化、酒文化底蕴,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十大”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依托园区平台建设,泸县发挥大县传统优势,主动融入成渝,发挥大县基础优势,主动融入泸州,发挥大县人口优势,做强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

扩大需求,提升三化联动活力

泸县千方百计开展项目攻坚,对接政策导向,完善项目策划包装;健全联动工作机制,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坚持领导负责制,落实跟踪服务、督查督办、行政问责等制度,督促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产达效。

千方百计培育消费市场,推进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打造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培育物流市场客体,扶持重要商贸流通企业,挖掘限上企业发展潜力;结合新型城镇化,构建以骨干龙头企业、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为支撑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着手打造“一核两副”商贸物流中心。

千方百计突破要素瓶颈,围绕破解土地瓶颈增强能源保障,拓展融资渠道,努力缓解要素制约。提升服务。通过减少办事程序,整治人为卡压,整顿部门垄断,缩短办事时间,加快要素供给;探索创新,多渠道学习发达地区破解要素制约经验,结合泸县实际,增添破解措施。

统筹城乡,加快小康进程

泸县将大力开发产城一体的城西新区,统筹建设城西新区工业生产区、商住配套区、休闲旅游区基础设施,加强新区产业培育和风貌塑造,切实把城西新区打造成为两化互动的特色新区和县城建设的标杆新区,带动城区有序扩展。

努力建设功能配套的特色集镇。健全扶持机制,调动镇级发展,巩固“1+19”互动模式,加快建设一批风格特色化、功能城市化、环境生态化、市民文明化的现代特色集镇。推动新村建设塑点扩面。做强龙桥文化生态园新农村综合体,建成育苗中心、展示中心,壮大蔬菜、龙眼、花木等产业,巩固首轮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果。

加快建设“两港”新农村和移民扶贫整村推进示范片,推进新村建设连点成片、以片促面。推动农业产业增产增效。依托现代农业项目,巩固主导产业,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加快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重视龙眼基地立体开发,壮大蔬菜、花木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机制科学创新。总结提炼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稳步推进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完善农业招商引资办法,吸纳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等衍生产业,推进产村一体化进程。探索城乡统筹运行机制,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步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