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做出了“新样本”

2012-12-28 14:44:31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代陈伟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朱正容)说起泸县海潮镇,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呢?是龙眼,是花生,是有机高粱,是无公害蔬菜,是虫子蛋……每一个词,都与农业有关,每一个词,都汇集了海潮镇在探索农业产业发展路上的智慧,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更好地致富百姓?近年来,海潮镇努力探索、积极作为,树立起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样本”,形成了独具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科技支撑,走出“借智发展”路

盘点今年的收入,果农林叶民高兴地笑了,今年,100株龙眼树挂果率均在95%以上,近2万斤的收成,带给他6万余元的收入。

作为中华全国合作社良好龙眼示范基地,海潮镇龙眼基地近水楼台先得月,省、市、县各级专家、学者率先在海潮镇小白村龙眼示范基地里运用各种先进研究成果和技术。

2009年至今,海潮镇以点带面,发展龙眼3.4万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面积2500余亩。

在先进技术的指导下,海潮龙眼正逐步发展壮大,科技带来的优势在龙眼产业发展路上一一得以体现。

科技带来的效益还体现在蔬菜、高粱、虫子蛋等产业的发展上。一路前行、一路摸索,海潮镇走出一条“借智发展”的捷径。

富顺长滩、江阳区通滩等镇蔬菜产业发展良好,与之隔江相望的海潮镇,在河滩地上也建起了蔬菜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海潮镇河滩地蔬菜评上了“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面积发展到2000余亩。

“技术含量最高的还要数虫子蛋。”回家创业的朱波、邹昭容夫妇俩在书上找到了“虫子蛋”,于是边学边干,夫妇两建起了果园虫子蛋养殖基地,以蛆虫饲养母鸡,按照这样的方法饲养的母鸡经有关部门检验,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鸡蛋。“果园虫子蛋”越做越红火。

借势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海潮镇打破传统农业的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对接。

海潮镇按照“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集中社会资源,打造农业品牌。

2008年,海潮镇确立“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农村返乡青年创业,小白村林俊就是其中一个,大专毕业的他和父亲一起种植蔬菜,几年时间,蔬菜基地由原有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的几百亩,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村里的几十户村民种菜致富。

海潮镇有机高粱种植业始于2009年,在老窖公司的技术支持和销售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有机高粱基地面积由原来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亩,并带动陈湾、龙塘两个村村民种植高粱,种植面积近6000亩,除建立有机原粮基地以外,还建起了陈湾农场。高粱红了,农民也富了。

借助特色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海潮镇壮大了花生基地,建起了花生加工厂、豆瓣加工厂、龙眼加工坊,龙眼、花生、蔬菜、高粱等特色产业逐步向产业化转型升级。

抱团致富,打造产业品牌

“海潮香桂圆”远近闻名,荣获了“全国最具影响力合作社品牌”称号。龙眼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镇上千人参加,“加入合作社,生产和销售都有保障。”会长罗纯友说。每年合作社都会对龙眼 进行统一收购,借助品牌效应,销售价格要比市场价高出一倍左右,今年,海潮龙眼喜获丰收,全镇总产量6000余吨,实现产值3600余万,人均增收100余元。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民都富了才好!”在种植蔬菜上尝到甜头的林俊组建起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160余户农民科学种植蔬菜。在合作社的引领下,海潮蔬菜有了自己的“名号”——“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有了“名号”,身价自然有提高。“今年仅海椒种植收入就有5万多元。”会员李龙国笑得合不拢嘴。

“虫子蛋卖断货了!”2012年春节期间,虫子蛋一度供不应求,“打响了牌子就是不一样。”老板朱波乐呵呵地说。自“果园虫子蛋”创建品牌起,销售就一天比一天好。

龙眼、蔬菜、虫子蛋的发展只是海潮镇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借助这样的模式,海潮镇组建了龙眼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枇杷专业合作社等7个专合社,致富全镇3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扩大产业扶持、项目引进、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做大特色产业,再创一个‘新样本’。”海潮镇党委书记田伟如是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