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站长扎根农村十六载 忠情“三农”情满怀

2013-01-23 12:03:32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代陈伟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世森)元月以来,在四川泸县方洞镇广大农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身形壮实的中年男子汉,匆匆忙忙地行走在田间地头,与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起,逐田逐户规划落实今年有机高粱,和方洞至雨坛沿线6个村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种植面积工作,向群众讲解农村实用技术和群众提出的问题。他就是方洞镇现年42岁的共产党员、机关党支部书记、镇农技站站长陈吉堂。他这样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日子已经坚持了16年。

1996年,陈吉堂毕业于锦阳经济技术专科学校,当年分配在方洞镇农技站工作,在农村一线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他为了让泸县最边沿的方洞镇“三农”发展,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农民科技素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粮增产、钱增收,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就连许多双休日,都坚持工作在农村一线不松懈,带着“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和“能干事、干好事”的爱岗敬业工作理念,走遍了方洞镇的村村社社和农家庭院,田间地头,留下了他服务“三农”的一道道闪光的足迹,受到领导同事和农民群众的一致称赞,被群众公认为科学技术推广的“行家里手”、“农业专家。”

身为镇农技站站长的陈吉堂深知自己肩上所挑的重担。他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忠情“三农”,主动作为找事干,主动当好党委政府发展农业的参谋与助手。

2012年,方洞镇发生严峻的干旱,陈吉堂提出了“以旱治旱、调整产业结构制旱”的制旱总方针思路,配以试验、示范、展示等措施,在全镇推广400多亩水稻旱地育秧,以此保证秧苗适时移栽。

干板田多,春耕用水有困难,他主动为领导当好参谋,协调各村与镇各部门通力合作,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全镇投入560万元资金,安装铺设PE管农排管道12000米,较好的解决了全镇14500亩缺水干田的提灌灌溉问题,保证了缺水田块在正常季节栽秧,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8500亩。他提出了搞节水农业,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农业种植路子,改种改制2300亩,种植高产玉米6800亩,发展高粱产业3400亩,确保了全镇实现可栽面积的98%以上。大力推行水稻高产示范片,在该镇薛湾、新联、雨锋等6个村实施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机械插秧实现4000亩。同时,及早规划落实了再生稻蓄留工作,以宋田村为再生稻示范,推动全镇蓄留再生稻面积23000亩,再生稻收获面积达到98%。在全镇大搞科学测土配方有机原料提升项目施肥12000亩,引导指导农民因地制宜抗灾减灾发展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种粮成本,实现粮食安全,让农民粮增产钱增收。

帮助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组织农民抱团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这是陈吉堂站长一直以来积极探索的路子。他在常下乡工作时了解到,农村青壮年多数都外出打工,农村主要劳动力逐年减少,闲地不少,多数老农都是种应付传统生产,如果引进外地懂技术会管理的业主,引回当地能人回乡办专业合作社,把当地能人组织起来,依托土地流转政策,集中土地办专业合作社组织,那不是一件创造社会财富,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吗。于是他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了解市场信息,选择致富能人带头办专业合作社。在他的指导引导协助下,对三界村大学生村官培育水稻良种成立制种专业合作社,利用冬闲田种早熟蔬菜成立联村办蔬菜专业合作社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为此,以三界村为基地,建起了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全镇发展450亩的水稻制种基地;去年,三界村、雨锋村、增湾村连片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水稻收割后,利用秋冬闲田,党员干部带头,大种“早熟儿菜”3000亩,镇农技站、科协、专合作技术员对社员进行田间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培训。秋菜收获时节,由专合社统一收购。远销成都、重庆、江浙等地,为专合社打工的社员,年收入达到5000元至6000元,实现村民人均增收350元以上。同时,在宋田、新联村发展大棚+小棚和地膜蔬菜150亩,保障性蔬菜550亩。

跨村跨省租赁土地办葡萄、花椒专业合作社。2009年,由镇农技站牵线搭桥,方洞镇新联村农民黄永鸿、刘登坤夫妇在成都等地学到葡萄种植管理技术后,回乡跨村到董湾村二组租地27亩,投资10多万元,办起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去年,亩产收入达到10000元,年收入达到27万多元。董湾村还引进重庆业主在村上办起了花椒生产专业合作社,前期花椒树已开始产椒。带动了全镇邹寺、董湾等村发展花椒生产上1000亩。薛湾村返乡妇女共产党员雷天平2008年打工回乡后,在镇农技站站长陈吉堂的关心支持下,租赁了本村近300亩土地搞水稻生产,并投资30多万元购买插秧机、收割机、整耕机、运输车办起了机械化种粮专业合作社,2012年,该户雷天平获得农业部“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目前,方洞镇还在巩固和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起了走专合社+基地+农户合作双赢,产村共融路子,全力推进镇内经济发展,蔬菜、水稻、果苗、花椒、金银花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成了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这其中,陈吉堂功不可没。

服务村民是陈吉堂的工作宗旨。2012年4月、6月,受外来生物的影响,方洞镇各村大面积发生了稻飞虱、稻水象甲灾害。为找准病虫源基数,他顶着烈日高温,踏着乡间小路,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做到了早安排,早预防,早布控,加强了植保监测,为政府提供了病虫害防治的可靠依据。镇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拨出了8万多元资金,在全镇实行统防统治病虫害,虫口里夺粮,保证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他还配合各部门,完成了水稻、玉米、油菜的良种补贴;对全镇28500亩水稻,9643.78亩玉米、3740亩油菜、3600亩土豆等特色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保工作;对全镇建设的1180口沼气用户进行大回访,安全隐患大排查及安全操作大培训。

陈吉堂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心为民所系。2012年,方洞镇发生“7.22”、“8.31”暴雨洪灾后,陈吉堂与镇联村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的屈湾、三界村现场,帮助并参加抗洪救灾,深夜凌晨2点还在灾区帮助群众转移财物。天刚拂晓,他揉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带着饥饿和疲惫的身体,又赶到三界村大学生村官的水稻制种田间查看灾情,上报损失,为受灾群众讲解灾后作物田间管理后补救措施,稳定了民心。

16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一线的陈吉堂,对“三农”独有情钟,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为农村推广普及科技知识,引导指导农民调结构致富建成小康进程中,他淡泊名利,恪守为民之道。为了方便群众,2012年,他将自己的手机开通成农情电话,成了方洞农技110,群众有生产上的疑难问题,只要拨通电话,他从不推辞,对症下药有求必答。为在全镇普及科技,促进“三农”发展,他协助各村办起了“科技厨窗”,平时采取集中讲座与现场培训,上门宣传与发放科技资料、广播宣传与科技下乡等灵活的方式,针对农民需求向他们进行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

据统计,2012年,方洞镇农技站、科协、农业等部门联合,对农村农民开展农村科技知识培训240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45000多份,开展科技常下乡活动60次,流动宣传车科技宣传15次,宣传培训龙眼、甜橙、花椒、葡萄、果苗、玉米、高粱、油菜、蔬菜、金银花、土豆、水稻等类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知识,农产品质量、药物使用、安全用气知识,教会了农民掌握了2至3门致富门路,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泸州泸县方洞镇雨坛彩龙之乡已初步形成了“山里林果子,田间金稻子,土里找票子”的“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格局,正成为广大农民创业就业增产增收的一遍热土。

在陈吉堂的带领下,方洞镇农技站在服务“三农”中做出了显著贡献,2012年被泸县人民政府评为“泸县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吉堂也荣获泸县农业局“十佳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