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农业大镇泸县潮河力促农业转型发展

2013-04-08 09:55:29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代陈伟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媛)泸县潮河镇地处泸州北部、泸县西部,位于长江上中游,沱江下游,幅员面积82.5平方公里,是泸富边境物资集散中心,泸县农业大镇之一。作为农业大镇,潮河镇大力发展龙眼、特色农产品种养殖、水产等,现已种植龙眼3.3万亩,林下鸡养殖年出栏数达50万只,发展“六粮鱼”水产养殖300亩。

立足长远,发展生态农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0年聚焦三农,十八大报告更是将生态建设列为重点,作为农业大镇,潮河镇抓住发展机遇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以镇农技站为牵头部门,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培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重点围绕粮油、畜牧、果蔬、水产等,推广“猪-沼-果(菜)”、“果-草-鱼(鹅)”、“林-鸡-肥”等循环发展模式,将规模养殖场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并严控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施用生物肥料、农药、饲料等,实施无公害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规模化经营,逐步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

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要求,成片发展,示范带动。

做大做强,提升产值。做大龙眼规模,提升龙眼产值。在3.3万亩龙眼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规划种植龙眼5000亩以上,做大龙眼生产,达到4万亩。新建标准化龙眼示范园2个,位于王庄村和后湾村,每个示范园集中连片500亩以上,预计实现每个示范园产量50万公斤,产值400万元。

做宽龙眼产业链,提升龙眼附加值。大力引进龙眼深加工企业,拓展龙眼产业链条,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鸡养殖,桂圆蜂蜜酿制,龙眼酒、龙眼干加工等,加快龙眼产业链发展,变单一龙眼种植模式为立体化、多层次龙眼产业结构。坚持“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的工作思路(一产即龙眼种植发展;三产即发展龙眼产业链,如龙眼鸡、龙眼酒、龙眼蜂蜜、桂圆干等、发展龙眼种植带农家乐、发展龙眼种植带旅游观光),龙眼林的纵向空间要效益,形成地上有房(新农村建设、农家乐发展),中间可食(龙眼鸡、龙眼酒、龙眼蜂蜜),空中可观赏(龙眼种植带旅游观光)的多层立体种养结构。在潮河镇多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龙眼产业可助农增收160万元。

提供平台,创建品牌。至2000年农业结构调整以来,潮河镇党委、政府综合镇情,通过广泛调查,专家分析、科学论证,决定以四川泸州后湾龙眼果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发展2万亩无公害龙眼生产,创建川南龙眼镇,建成以后湾为龙头的20公里龙眼长廊,规划3年完成,2010年已全部达到投产。实施2万亩的龙眼建设工程,创建川南龙眼镇,具有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潮河镇历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潮河镇以后湾村、朱家坪村、天堂坝村、王庄村优质龙眼产业示范带为中心,历时12年,现已发展优质龙眼3.3万亩。

2005年,潮河后湾龙眼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龙眼生产基地”、“南亚热带作物名优水果”称号;“后湾牌”龙眼于2009年获中国西部名优水果金质奖;泸县潮河龙眼专业合社“匠心牌”龙眼于2010年获“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9月,泸县潮河镇州圆龙眼专业合作社在王庄村建成2000亩“有机龙眼转生产基地”获国家专业公司认证,潮河龙眼产业2011年被四川省命名为“现代农业龙眼万亩示范区”。2012年,潮河镇王庄村成功完成2000亩有机龙眼转换。

帮助和指导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发挥专合社两新组织的作用,走专合社+农户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实施品牌战略、创新经营模式等方式,助农增产增收。帮助专合社争取向上的专项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等。2011年,泸县潮河龙眼专业合作社、泸县潮河镇州圆龙眼专业合作社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三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科技富民,推广现代农业

夯实基础,提升粮食产量。加快高标准良田和基本良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良田推广、配方施肥、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粮食产业等工程。2012年,建成高产优质水稻示范基地900亩,收获水稻600吨,比一般种植方法增产11.7%;顺利通过农业部“新增100亿斤粮食”项目高粱测产验收。

立足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泸州后湾龙眼果品有限公司”“四川泸州家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品牌引领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6家,建立各类劳动主题联络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其中,泸县潮河龙眼专业合作社、泸县州圆龙眼专业合作社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三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转变理念,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一是尊重民意,新村规划群众满意。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无论是投资还是投劳,都让群众心里有本明明白白的账,讲清楚了才能一呼百应。二是维护民权,保障体系科学完善。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农户既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享受年底分红,同时不影响外出打工赚钱,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三是体现民利,发展成果还利于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好吃、好看、好玩、好销、好价”的“五好”农业产业发展休闲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幸福村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

整合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主题活动,拉开休闲农业序幕。在县委打造“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潮河镇提出建设“特色农业大镇,乡村旅游新镇”发展口号,并在2012年9月成功举办“首届四川泸县潮河金秋龙眼节”。活动分为百年龙眼树命名、摄影采风、生态六粮鱼垂钓、文艺演出、展销品鉴购物、观光采摘龙眼、龙眼发展交流会、京剧专场演出等八项。此次活动有2万余群众参与,带动龙眼销售收入3000万元, 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200万元,得到市、县领导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并完成“首届四川泸县潮河金秋龙眼节”主会场1.1公里长、5米宽的水泥路,硬化了后湾新村聚居点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新建乡村休闲游道2.5公里,鼓励群众新建农家乐14家,整治生态垂钓鱼塘5口,完善旅游标牌标识40余处。以后湾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开始起步。通过举办此次节庆活动,切实扩大了潮河龙眼的影响力,提升了潮河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了龙眼产业发展,为打造潮河“乡村旅游新镇”,发展潮河农家乐、垂钓、开心农场等特色休闲农业拉开了序幕。

科学规划,开辟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紧紧围绕打造“特色农业大镇、乡村旅游新镇”的发展定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依托我镇独特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人文历史和特色农业,强势推动乡村旅游。通过政府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社会支持和市场有效运作,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城乡互动,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构建“一线两区多点”乡村旅游大格局。

围绕“一线”。依托伏鱼、天才、五谷寺、潮河、王庄、朱家坪、后湾等村的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山头、土块、高磅田,田块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补种龙眼,成片发展,规划建设成10公里的龙眼翡翠长廊。积极推进沿线风貌塑造,力争形成绿海龙眼与川南民居风格交相辉映的乡村文化旅游线路,使生态龙眼观光独具特色。

打造“两区”。一是:根据泸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托瓦子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互通式出入口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积极推进瓦子农副产品集散贸易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打造乡村特色餐饮,积极推进城镇建设;二是后湾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依托后湾成片龙眼林,积极推进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大力发展龙眼采摘观光、生态垂钓、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多点:即在“一线两区”基础上,挖掘打造各村亮点,鼓励发展朱家坪红色旅游点,唐寺六粮鱼生态垂钓,龙江、王坪龙贯山生态文化旅游等村级特色经济。

完善配套设施,奠定休闲农业基础。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布实施”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方式,以“群众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统一实施川南民居风貌塑造,力争达到200户以上,建设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推动产村相融,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已修建自来水管网主管20公里,支管50公里,今年计划延伸管网17公里,新建自来水厂一个,日出水量达6000方;今年已投入70余万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建新村居民点7个,完成风貌塑造300余户,在后湾村新建休闲、娱乐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修建通村水泥路89公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