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变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 农综项目给力新村

2013-04-11 15:14: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雪梅

四川在线消息(刘敏 田小平 记者 丁一 马源)近日,泸州市农业综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组一行到泸县兆雅镇视察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对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才是真正的高标准!”

一块块平整的格田整齐划一,一条条笔直的水渠横贯中央,“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专门定制的光面石让水流动更顺畅,走在项目建设工地上,泸州市农业综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巫德明啧啧称赞:“这才是真正的高标准!像这样的大手笔真的不多见。”

田成方、渠相通
 
林成网
 

兆雅镇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877万,共新建改建山坪塘90口,每口塘新增蓄水量200-800立方米;修建三面光渠道23条,共计44公里,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灌溉系统,覆盖14000多亩水田;新建电灌站2个,新增提灌站动力740千瓦;建成纵横交错的机耕路网,硬化田间道15条,共计20公里,各类农业机械可以直接开到田头;格田田形调整800亩。工程涉及4个行政村,惠及6000多农业人口。

目前,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项目区内田地平整规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将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对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家岩水库,建于1958年,病害水库整治后,库容量达20万立方米,

灌库容量2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500亩。

“镇政府的工作相当给力!”

农综项目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公益性强、覆盖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兆雅镇党委政府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和技术指导、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多措并举,把这一实事办好,把好事做实。

兆雅镇党委政府从项目实施开始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成立了兆雅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从组织机构及项目技术上给予强力保障。 

兆雅镇党委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搞好宣传发动,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项目实施前,项目组成员深入基层,通过村民大会、联队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使当地农户明确政策,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为建设项目实施创造了有力条件。由于宣传到位,很多村的村民在项目实施前连青苗补偿都不要。永和6组的村民孔祥伯说:“国家那么好的政策,不要我们花一分钱,把田、渠修得那么好,还要啥子补偿哦。我们无条件支持!”

兆雅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力促项目效益提升。严格实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招投标制、监理合同制和项目法人制,强化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所有项目实施必须层层把关后由县财政局和农综办审核确认,保证了项目实施质量。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实行三专管理,执行阶段性报账,严把资金审核报账关,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安全。

“兆雅镇政府的工作相当给力!”泸县农业综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这样评说的。

下年灯提灌站,共投资1700万元,施工难度大,
解决1600户,4000多人用水难,灌溉耕地4000余亩。
 
下年灯提灌站
 

“在兆雅镇做农综项目,恼火!”

“在兆雅镇做农综项目,恼火!天天都有人盯到,稍有点不合要求都要返工。”正在工地上砌石的肖师傅笑着“抱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工程由第三方监理公司派专人负责蹲点,严把工程质量关。兆雅镇也专门聘请了两名技术员,协助检查工程质量。农口部门工作人员更是天天往工地跑,督查工程进度,处理施工单位纠纷,“5+2”,“白+黑”成了工作常态。所以,虽然要求严格,肖师傅也表示理解,他说:“我也是农民,政府认真就是对老百姓负责。”

排灌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