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特约记者 曾佐然)“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意见,整改方案具体,整改措施得力,整改责任落实到人,整改效果明显,我们对泸县的整改工作表示满意。”4月10日,由组长秦刚、副组长曾鸣带领的省委第一巡视对泸县整改工作进行了回访后表示。
去年2月,省委巡视组对泸县巡视后,提出了“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工作作风、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管理、绩效考核”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泸县对照问题,逐一细化措施,经过一年多深入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两化”互动 三产联动 推动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新型工业化开局良好。“一区两园”的开发区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规划全面完成,引进天津泰达集团等8家酒类企业;由新加坡裕廊国际承担的《泸州青龙医药产业园规划中期成果》通过评审,引进杏林医药等3家医药企业。今年一季度“1+3”工业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增长26.6%,占GDP的24.6%。
文化旅游发展扬帆起航。确定了“一核两带三组团”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了文化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以首届龙文化宣传活动周为典型的节庆活动,展示出“千年泸县·宋韵龙城”的靓丽名片。总投资10亿元的玉蟾山温泉度假区项目已成功招商并开工建设。
商贸服务业优化发展。省级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重点县等工作扎实推进,宝利沥青仓储转运、成渝建材市场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嘉明、云锦农贸市场完成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园、四川翔宇等项目成功引进。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0户、3A级企业1户。去年商贸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4%。
强化基础 改善民生 推动城市发展扩容增质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玄滩、云龙、立石、喻寺四镇为骨架,其他集镇同步发展的“一核四副多节点”城镇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以县城“三创”为载体,投入3亿多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县城品质,城镇建成区面积48.3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9.8平方公里。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启动全省第二轮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项目,组建全省首个基层联合党委——龙桥文化生态园委员会,完成“两港”和“川渝结合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成功列入全省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试点县,潮河王庄龙眼、喻寺天凤黑木耳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农村产改“五权”确权颁证顺利推进。
交通路网进一步优化。完善交通“十二五”规划,“四横八纵三航”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完成总长91.34公里的云(锦)百(和)路等6条干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工作。投资2.2亿余元,完成泸荣路和农村断头联网路等共计481公里道路整治改造。今年将启动总投资6.2亿元的福清、云百、福瓦等3条干线建设。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濑溪河等中小流域治理深入开展。新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区域性垃圾处理场2座。完成安全饮水总规编制,神仙桥集中供水站预计4月底完工。完成20座水库“水质还清工程”,建成喻寺、得胜、云锦等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厂通过省上验收。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大对重点企业污水治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总量有效控制。
改进作风 密切联系 推动干部形象再获提升
认真贯彻执行八项规定。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并将落实“八项规定”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全县一律取消年终公款团年,年终各类目标考核实行统一捆绑式检查,到各镇检查时间均未超过半天,除开展困难群众慰问和一线工人走访外,所有活动全部取消。大力精文简会,3月上旬将县委经济和党建工作会集中召开,会期仅为半天时间。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县委常委会先后12次对惩防体系建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惩防体系“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全面完成泸县特色“152”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在全县开展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工作考核,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细则》,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镇、部门,县纪委常委联系点制度。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和定时间、定任务、定程序的“两全三定”巡查工作制度和“1+4”监督考核体系。2012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泸县得分89.12,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塑造干部廉政形象。深入实施“一扇一书一诺一课”廉洁教育工程,在县检察院成立泸县反腐倡廉暨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投资30余万元在县委办公大楼底楼新建党务公开暨廉政文化大型电子显示屏。完善监管查处机制,严禁领导干部陷入非法利益格局,引导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主正常交往、健康交往。加大监控力度,对领导干部“走读”现象实施科技动态监控。2012年初核党员干部违纪线索80件,立案50件,结案50件,处分党员干部70人,收缴违纪款82万,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400万。
健全机制 强化考核 推动干部管理科学规范
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扎实开展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专题回访巡查,及时调整补充镇和部门领导班子。2012年提拔干部121人,交流51人,到龄及其他原因免职23人,非领导职务晋升19人。推行“1+8”廉政审查模式,对826名拟任科级领导干部和拟享受非领导职务干部进行廉政审查,暂缓提拔8人。试行“先谈话推荐,后会议民主推荐”,竞争性选拔27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出台《泸县县级部门科级非领导职务选拔管理办法》,集中补充调整副县级后备干部16人,科级后备干部348人。
加强干部培训管理考核。组织19个镇党委书记赴沿海学习,召开书记务虚会4次,邀请专家学者讲课10次,选派52名年轻干部到镇江、藏区、省市部门以及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探索推行“双向选择、项目承包”,县委县政府直接考核奖惩到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单位直接考核奖惩到每个工作人员,发挥目标考核激励作用。将效能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核。2012年效能通报单位24个,立案查处5件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人,行政效能告诫26人,行政效能三级责任倒查90人。
发挥“二线”领导干部作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的通知》精神,明确退二线干部岗位职责,严格考核奖惩。分类建立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统筹安排部分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参与全县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今年,县委已成立港城大道、玉蟾山温泉度假区等7个重大项目工作推进组,积极吸纳有经验的退居“二线”科级干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参谋咨询、指导协调等作用,更好的激发干部活力,增强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