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向晓鸿)按照省委“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和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战略构想,泸州提出争取走在全省“次级突破”的前列。泸县围绕市委、市政府要求,确立“强基础、上台阶、快突破、早翻番”工作定位,强化“五大支撑”、“五个确保”,力争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亿元,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基本建成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
强化镇级支撑,确保经济总量再上台阶
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是做强镇级经济区块,泸县将坚持县镇互动,努力形成镇域间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主要是以政策支持镇级发展,适时完善关于加快镇域发展的工作意见,增添激励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扩权强镇,鼓励县级部门向镇级放权,增强镇级自主发展能力。支持先行先试,允许各镇探索“带资入社”、农民创业基地建设等有助于激活经济的新措施、新办法。倡导区域互补,支持有条件的镇自办或联办适度规模的农民创业基地,允许镇域间招引“飞地企业”,并自行协商税收分成比例和统计指标归属,同时支持各镇招引符合标准的企业入驻经济开发区。保持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实施镇级财政独立核算,划分企业纳税归属,明确县镇收入范围,明晰县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增强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安排财力增长激励约束资金,调动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
强化项目支撑,确保投资拉动多点突破
稳定增长的关键是稳定投资,泸县将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积蓄后劲、聚合提升,力争到2016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主要是继续坚持重点建设项目县级领导负责制和牵头单位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定项目、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包发展环境”的“四定一包”责任制度,做到领导指导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就新上项目,坚守安全可靠和节能环保两大原则,对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就政府项目,健全项目招投标、专项资金管理、工程监督管理、项目公示、工程变更等一系列制度,推行“监督部门+专业监理+项目业主+群众监督”的四位一体监管机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就民资项目,坚持规划标准和建设标准,杜绝乱搭乱建。
就项目联系,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大力解决土地、资金等现实问题,但严禁违规运作、乱开口子。
强化产业支撑,确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撑是产业,泸县将谋求产业突破和产业提升,确保到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达到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250亿元,达到2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90亿元,达到92亿元。
主要是以园区平台集聚优势,着力推动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青龙医药产业园和临港经济园建设,确保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突破10平方公里;继续实施“1+3”产业培育计划和扶优扶强工程,确保白酒+医药、化工、新材料增加值到2016年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户。
以特色产业提升农业,坚持“量力而行保重点、尽力而为破难点、集中力量塑亮点”的思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来稳定粮食总产,腾出适量耕地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致力打造以粮食、生猪、龙眼为主体,花木、蔬菜、山地鸡为特色的“三主导,三特色”农业产业。
以文化旅游撬动三产,设立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统筹推动文化旅游“十大项目”,基本建成玉蟾山温泉旅游综合体和龙桥文化生态园综合体;出台政策,重点支持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知名品牌创建、外贸出口。
强化城镇支撑,确保新型城镇做大做靓
城镇化是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强大引擎,泸县将坚持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依托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城镇促进就业,力争到2016年城镇建成区面积突破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突破40万人。
主要是以两区引领做靓县城,加快城西新区开发,启动城南新区建设,科学布局工业生产区、商住配套区、休闲旅游区,打造产城一体、景城一体的宜居宜业标杆新区。务实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加速改善。加强旧城改造,打造南宋风情街;发掘“千年泸县,宋韵龙城”底蕴,展现城市文化,并利用同城共振优势,加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6万人。
以功能配套做特集镇,按照风格特色化、功能城市化、环境生态化、市民文明化的现代特色集镇建设要求,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集镇综合开发,不断完善集镇清洁供水、休闲场所、垃圾处理等设施,大力增强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强特色,吸人气,壮规模。
以产村相融做优新村,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互动相融,量身打造旅游型、产业型特色新村和新型社区,建设相对集中、适当分散,依山连排、傍水成幢,错落有致、宜居宜业的新民居聚居点,到2016年力争新建民居点800个,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强化基础支撑,确保发展条件综合提升
发展条件的优化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泸县将抓住国家投资重点向西部倾斜的战略机遇,全力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增强要素保障。
主要是以交通改善促发展,建成港城大道、县城至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道路,构建起“四横八纵三航”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县域半小时经济圈,实现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以水利改善促发展,建成中、东、西线供水站工程等项目,基本解决生活安全饮水问题;筹划土公庙中型水库、濑溪河中型提灌站等水利工程,基本解决生产安全用水问题。
以能源改善促发展,加快建设110KV 、220KV变电站和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增强用电保障;新建工业小区供气站、大型沼气池、农村户用沼气池,配合中石油和壳牌公司做好页岩气开发,增强用气保障。
以用地改善促发展,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争创集约节约用地模范县,努力缓解用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