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支党员服务队 泸县3万余名党员抗旱保春耕

2013-04-22 17:03:27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陈雪梅

2200万元抗旱资金,8.8万名抗旱人员,5200余台套抗旱设备,面对严重的旱情,泸县大力开展科学抗旱,成立抗旱救灾工作指挥部,三万余名党员干部与百万基层群众携手奋战,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春耕。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旗 陈乾才 向晓鸿)“西南正春旱,废沼黏枯萍”,今年以来,四川多地陷入春旱危机。龟裂的土地上,是广大农民群众对旱情的无奈,对春耕的焦急。在泸县,长达60多天的无降水天气,2.3万人出现饮水困难,16.84万亩干旱受灾面积,7.47万亩无水田等雨栽秧,经济损失达6800万元。

“面对灾害,我们高度重视,不等不靠,发起了‘万名党员抗旱助耕’主题实践活动,26名县级领导和15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主动深入一线,成立抗旱党员服务队116支,3万余名党员与广大群众共同抗旱保春耕。”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兴华如此说道。

目前,全县已投入2200万元抗旱资金,8.8万名抗旱人员,5200余台套抗旱设备。

科学抗旱 水利设施造福利

方洞镇董湾村的田地里,哗哗流水正从PE管道里涌向田地。65岁的老党员张步容刚插完秧,赤着脚踩过田坎走来,家里两亩多地都赶着春耕,全家都在忙活。“去年我们这儿就安了PE管道和电力提灌站,享受到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好处,今年的旱灾对我们影响不大,你看那边底下没安管道的田都好干哦!”张大娘笑着说,“我在这个大队40多年了,亲眼看着这些村干部为我们老百姓谋福利,要不是党和政府,哪里修得起这些管道啊,我们每家人只用出几百块钱就行了。这些设施年年都可以用,辈辈代代都受益!”

“我们村的旧水利设施70%以上都不能通水了,去年刚开始安装PE管道时,好多村民都不愿意筹资,他们以前没见过这种灌溉设施,怕交了钱也没有水用。”董湾村村支书胡开云说,“现在村民们看到管道建设的好处了,哪里需要水就打开哪里的阀门,一小时可以灌溉一亩半。今年我们争取铺设PE管道灌溉95%以上的耕地。”

方洞镇党委书记李祖春一直在忙着抗旱的事儿,他说:“这几年旱情都很严重,我们镇修建电力提灌站将水从濑溪河里抽出来,通过PE管道输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有抽水泵作动力,地势对水流也没影响。现在不怕缺水了,可以放心地把水田里的水放干,方便机械化收割,水田还可作冬闲田用,可以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了!”

2012年,方洞镇新建电力提灌站3座,技改6座,修复8座,新铺设PE管道5万米,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14423亩;2013年,镇党委在总结去年建设经验前提下,进一步科学规划全镇水利设施覆盖网建设,预计规划建设电力提灌站5座,新铺设PE管道3万米,如此一来,方洞镇将拥有电力提灌站27座,PE管道及延伸管道近10万米,真正实现水利设施全域覆盖网建设。

喻寺镇兴隆村里,村支书刘树高正带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加班加点挖沟埋PE管道,新铺设的管道可以满足兴隆村2000多亩耕地的用水需求。“今天之内就可以把管道埋好,晚上还要加班才行。老百姓都望着我们的,没有水就没法生产。”刘树高停下手中的活高兴地说,“我们党员队伍连续加了十多天班,这一段管道终于可以投入使用了,明天就可以抽水灌溉。”春耕时节,老百姓心里都急得不得了,巴不得马上就可以放水灌溉。

河边,兴隆村新建提灌站上临时的抽水泵已经到位。刘树高走到抽水泵边比划着心中的蓝图:“我们计划在这儿修个类似于吊脚楼一样的装置,需要抽水时将泵放下,不用时将它吊上去。如果一直放在河边上,夏天洪水一来,泵要是被损坏那可是一笔巨大损失啊!”

去年的两次特大洪水造成喻寺镇部分水利工程设施损毁,为了多蓄水和确保水库安全,镇上开展水库整治,疏通现有灌溉渠道;为解决赵南村300余户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投入11万元新建了宋沟山坪塘;新建的小型水库正在加宽坝面,五月前就可以完工。

全力保栽,全县已栽水稻10.63万亩

四月初的少量降雨让旱情有了初步缓解,然而零星的小雨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住这场天灾。泸县56.87万亩稻田,尚有3.34万亩干田需抽水或等雨栽秧。

“我们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农村气象信息综合系统等平台,积极宣传抗旱保栽的重要作用,广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抗灾减灾;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农民朋友实行协调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杜作文介绍,关注旱情,把握重要信息是今年抗旱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指挥部要求各抗旱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旱情监测、预报、统计等工作,集中实行日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全县旱情,把第一信息掌握在手中。

“气象部门预测4月下旬到5月上旬才有大雨出现,因此我们全县都做好抗旱准备,启动三级抗旱预案。我们水务局成立了抗旱减灾技术指导小组,及时深入全县19个乡镇分析指导抗旱工作,加强科学治旱。”泸县水务局副局长罗万宣这样说道。

早在去年,泸县农机局就为来年的春耕着手做了准备。2012年10月,农机局就开始大力开展农机手培训,主要为水耕田的农机手;购置农机具,如小型灌溉机、水耕机等;储备农机零配件……农机局工程师胡永平说:“由于去年有洪灾,今年的旱情没有前一年严重,但干旱的地方更干,去年的预备今年都用上了,这是好事。”此外,资金问题是抗旱工作的重要难题,泸县仍需得到上级相关部门支持。

由于春旱,泸县两万亩稻田需“水改旱”,或者改种别的作物。“虽然水利设施修了不少,但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水稻没法种,农民只有改种别的经济作物,不能白白浪费土地。”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陈应平说,农业局安排农机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旱育秧,努力确保全县耕地满栽满插,完成可移栽本田12.26万亩的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

一年之计在于春,及时的耕种预示着新一季的丰收。据泸县农业局4月8日数据,全县目前已栽水稻10.63万亩,玉米6.43万亩,高粱1.36万亩,已播种红苕360万公斤,大豆、花生等播种陆续进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