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毛艳)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如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谐发展,泸州市泸县得胜镇仁和村党支部书记徐建波、大水坝村党支部书记韦方利、龙阴沟村党支部书记毛立珍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徐建波:抢抓发展机遇 再创发展新绩
泸县仁和村连续四年评为市级文明村,是全县有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仁和村由过去的问题村、贫穷村变为如今的文明村、富裕村:基础设施大改变,产业培育成规模,农民收入有保障,乡风文明促和谐,管理民主谋发展。
面对众多的荣誉和成绩,村里少数党员干部开始沾沾自喜,举步不前。为此,村支书徐建波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告诫大家:“成绩就是责任,成绩越多,责任就越重。面对成绩,既不能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更不能安于现状,要主动投入到全县、全镇经济发展大潮中,紧跟发展步伐,扛起发展大旗,不吃老本,再创新绩。”
2012年12月以来,仁和村党支部抓住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契机,按照得胜镇党委、政府“产村相融兴镇”的发展战略,依托本村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制定了接下来三年的仁和村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发展规划。依托现有的青花菜、藤藤菜种、生姜等优势蔬菜品种,扩大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创立仁和村的蔬菜品牌,发挥品牌效益;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走“农超”对接之路。在仁和村掀起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
韦方利:当支书就是要让群众富起来
现在农村流传这么一句话:“不帮群众富,不是好干部”。大水坝村党支部书记韦方利认为,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必须要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和能力。
在被选举为大水坝村党支部书记之前,韦方利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2010年8月,韦方利当选为大水坝村党支部书记。起初,韦方利也有过顾虑,怕不能胜任。但看着乡亲们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看着组织领导饱含鼓励的目光,韦方利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踏踏实实做一名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火车头”。
大水坝村离得胜场镇不到一公里,距县城福集也不过10多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但令人惋惜的是村里却没有一家可以带领村民致富的企业。为了打破大水坝村历来无企业的现象,韦方利经常查阅资料、拜访专家,收集整理大水坝村村情、民情、地势、资源等材料,详细地归类,形成调研材料向镇相关领导、招商引资办公室汇报,积极争取引进发展项目。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镇招商办的牵桥搭线下,2012年,东莞市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与村里成功签约入驻,规划建设3000余亩的大型苗木基地,仅此一项该村将实现土地流转3000余亩,解决当地群众就业200多名。不久的将来,在企业的带动下,花木产业将蓬勃发展,大水坝村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花园新村,实现村强民富。
毛立珍:农村工作的“难”与“易”
经常听人说:“宁管千军,不带一村”。但龙阴沟村党支部书记毛立珍认为,只要以科学、民主的方式管理村庄,让老百姓当家作主,老百姓满意了、心气儿顺了,村里工作就会顺利开展,发展才会有劲头;否则,如果群众不满意,村里工作就会难以开展,发展更根本无从谈起。
自从龙阴沟村推行党员意愿表达制以来,龙阴沟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参政议政作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赢得了党员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2012年初,村里决定新建办公阵地,为做到让老百姓满意,事先进行走访座谈,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并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把建筑标准、样式、费用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当场进行公开,现场进行投票表决,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干部就是按照群众说的去办,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称赞。
在龙阴沟村实施生态观光新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居民聚居点修建等重大事项,也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正把好事办好,事事都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只要把群众的需求认真对待,做好群众工作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