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韦正勇 易静)泸县石桥镇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与市委“六个突破,四年翻番”、县委“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县”相结合,把振兴镇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作为石桥人自身追求的梦想。
近年来,受淘汰落后产能和强制关闭小煤窑的政策影响,石桥镇仅存煤矿企业9家,但煤炭行业是安全高风险行业,经常受安全因素而停产,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石桥镇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求突破,在培育支柱产业中谋发展,努力推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强经济基础,为谱写“中国梦”新石桥作出崭新的贡献。
拓展渠道 促进企业成功转型
工业强镇,一直以来是绝大多数石桥人的梦想。然而,石桥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结构单一、高成本低收益等问题。
石桥镇在现有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水、电、路、气等要素保障水平。完善项目包装,着力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驻。扎实抓好新民煤矿独立矿区转型发展项目,打造集约融合的产业园区。充分利用镇内闲置工业用地,深化以商招商、合作招商、组团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大力招引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财税贡献多的项目,积极招引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实现招商引资新的突破,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回引外出务工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全镇工业发展成功转型。
今年一季度,石桥镇成功引进四川泸州西部颂酒、泸州佳福能源和懿圣建筑装饰三家企业,预计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可解决当地300人群众就业。
强化引领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
石桥镇将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切实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群众真切感受伟大“中国梦”。
该镇抓住2013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机遇,稳步推行,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机制,奠定城乡统筹发展良好基础。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吸纳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破解城乡二元制结构,加快“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步伐。强化产业支撑,巩固主导产业,全面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扩大水稻制种规模;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水平;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继续推进山地鸡养殖、花木、水果和蔬菜种植及生态稻鱼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专合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农业增加值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石桥镇还将借势泸县打造文化旅游新县的东风,于2012年10完成了道林沟景区终期规划,并细化了2013年道林沟旅游开发规划,就是要全力抓好项目包装及宣传工作,制定道林沟旅游开发招商优惠政策,组建专门机构,采取各种方式,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招商完成茶花坡、云中茶海、梦想田园、有机农场一期、休憩平台、步游道、滨湖栈道等旅游建设“七大项目”。将道林沟风景区打造一个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乡土游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川渝有机休闲大本营。
项目带动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石桥镇加快在建项目的同时,创造条件促进项目开工建设,研究储备一批涉及长远的重大项目,努力实现项目引进有新突破。确保项目建设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以项目来促进全镇经济结构大转型、社会事业大发展、镇容镇貌大改变。
今年4月,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整理等项目先后进入了实施阶段。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总投入达640多万元,涉及兴盛、银银朝等7村29个地块共计626.85亩土地。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可彻底解决工矿废弃地遗留下的地质破坏等问题,极大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及群众生活条件。在永定、大王山、黄荆湾、兴盛等4个村实的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达1970万元。项目包括坡改梯、田间道路修建、农田水利修建以及土地平整,完工后可增加土地面积1421余亩。
据了解,石桥镇有重点建设项目共36个,计划总投资97847万元,其中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5036.5万元。该镇为将每个项目成功实现落地,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齐心协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做好项目施工、协调等工作,加强创新,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石桥镇不懈的努力助燃了跨越发展的梦想,有效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石桥人民正为加快石桥发展振兴,谱写“中国梦”新石桥增添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