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综合防控慢性病 建设健康泸县美丽龙城

2013-05-30 16:23:33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陈雪梅

——泸县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纪实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马平 特约记者 曾佐然)近年来,泸县县委县政府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工作,将健康问题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提出了打造“健康泸县、美丽龙城”的新目标,先后已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多项创建工作。群众意识从“要我健康”转变为“我要健康”;防控机制从“卫生部门”向“综合防控”;防控策略从“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控体制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防控重心从“城区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

政府重视 保障给力 积极构筑慢性病防控体系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根本和关键点在于“综合”二字。为此,泸县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卫生、教育、文体广电、工商等15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组,解决慢性病防控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泸县将创建示范区工作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等工作有机结合。今年,将慢性病示范区工作方案列入了县政府出台的创国卫工作方案,健康公园经费列入了创国卫专项工作经费,县政府与19个镇和15个成员单位签订了创建示范区工作单项目标责任书,纪委将创建示范区工作列入了创国卫重点督办事项,从而确保创建示范区工作更有序、保障更到位、监督更有力。

在防控机制上更加注重医防结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同于以往急性感染性疾病,传统短期、非固定、应急处置型医学模式已不适应慢性病防控工作需要,亟需建立一种长期、固定、持续管理型医学模式,并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为此,成立了“泸县卫生系统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抽调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组建“泸县慢性病防控专家技术组”,定期对全县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指导,保证全县医防合作质量和效果。

落实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慢性病防控工作。将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管理、死因监测等工作纳入对各镇政府年度公共卫生目标考核体系。县发改局、县卫生局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泸县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县新农合管委会出台了有关慢性病患者治疗费用报销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泸县慢性病防控工作科学、规范、有序的推进。

落实队伍保障。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人员队伍是开展各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基本保障。为此,泸县努力完善慢性病防治县、镇、村三级网络,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底,县疾控中心正式组建慢病科,有专业人员8名;明确规定各镇公卫人员数量5_10名。目前,全县从事慢性病管理的专业人员已达36名以上,兼职人员达25名以上。在保证专业人员数量的同时,泸县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人员专业素养。2012年以来,泸县建立了县、镇两级技术负责人制度,引入“循环管理培训”模式,按照“四分一中心”的原则,加大人员培训管理力度,目前已初见成效。

落实经费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自2011年起,每年连续划拨3万元用于口腔项目配套经费,并已纳入财政年初预算;划拨100万元专款用于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划拨88万余元专款用于健康公园。

坚持四项制度 探索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坚持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县工商局每年印发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意见》和《流通环节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宣传工作计划》,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计划的开展“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宣传工作,普及食品营养标签知识;定期对食品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执行情况开展检查,督促整改,确保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在全县得到有效落实。

坚持工间操制度。开展工间操活动,既是示范区工作要求,也是维护广大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自2011年起,县总工会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逐步推广工间操;县总工会于4月28日,组织了全县庆五一工间操比赛活动。

坚持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首诊测血压是发现高危人群乃至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县卫生局为此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了首诊测血压登记簿和月报表,在全县医疗机构开展此项工作。

坚持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县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开展职工健康体检的通知》,要求全县各镇、各机关和企事业工会要切实维护职工健康权益,每两年至少组织职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

泸县狠抓居民健康管理,不断探索健康管理模式,为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在农村,针对传统医防分离和基层医生“全科不全”的问题,泸县开展了“网格化健康服务管理”,即由临床、公卫、护理、村医四类人员组成“工作团队”对重点人群实施健康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效果。在城区,充分利用机关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县级机关推行“业主负责制”,建立将健康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机制。核心是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职工健康负责、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并分别纳入政府对单位和单位对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指标和办法,严格兑现奖惩,有效推动了机关单位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夯实五个基础 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健康促进

慢性病是一个古老的病种,其危害性近年来引起高度重视,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经济负担。泸县把社区诊断、死因监测等基础性的工作作为防控工作的切入点,科学开展社区诊断,建立灵敏高效的监测体系,为县委县府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开展社区诊断。2012年8月,泸县正式启动社区诊断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慢病现状、行为危险因素现状、死因漏报调查等。为保证质量,泸县聘请了市级专家担任顾问,调查员全部由泸医在校大学生担任,分五个小组开展调查,县CDC慢病科工作人员负责现场质控。历经方案设计、调查员培训、样本框抽样、标志户抽样、入户调查、质量控制、部门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环节。摸清了家底,为后续慢性病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

扎实做好四项监测。包括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泸县成立了由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构成的监测网络,确保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报告单位覆盖率达100%;印发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报告、培训、督导、定期分析等制度,健全信息反馈、督导整改、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经监测统计,泸县除肿瘤病理诊断率等个别指标外,其余监测指标均达到示范区工作要求。

落实六项措施 整体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

部门合作,深入推进示范创建活动。由县直属机关工委负责创建示范单位、福集镇政府负责示范社区创建、县食药监局负责示范餐厅、示范食堂创建工作,卫生部门提供各类技术支撑。泸县对照各类示范创建标准,提出了食堂、餐厅要突出 “合理膳食”特色、社区要突出“健康支持性环境”特色、单位要突出“健康管理”特色的示范创建工作思路。在餐厅大力推广特色健康套餐服务,在社区大力宣传“适量运动”,落实15分钟健身圈,在单位推出“业主负责制”健康管理模式,展示和发放大量健康支持工具。通过示范创建,在全县掀起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热潮。

全行业参与,扎实推进控烟工作。结合创国卫健康教育工作,泸县在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大力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各单位均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建立控烟奖惩制度、张贴禁烟标识、设立室外吸烟区、设置控烟劝导员,同时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2012年5月31日,县爱卫办在县城音乐广场组织了以“烟草业干扰控烟”为主题的大型无烟日宣传活动,各行业代表300余人参加活动。11月,县疾控中心开展了重点人群吸烟行为专题调查,为今后进一步落实控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医疗机构当先,积极推进健康自助检测。开展健康自助检测,既可以提高高危人群发现率,又能增强医疗机构对服务对象的吸引力,提高依从性。2012年,泸县在部分乡镇试点,安排资金共计52万余元,建立了10个健康自助检测点,实行标牌标识、装修风格、设备设施“三统一”。自助检测点免费提供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检测项目,并以此为平台 ,免费发放健康支持工具、宣传慢病核心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受群众欢迎。今年,实现自助检测点全覆盖。

立足基层,努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2年,泸县提出了“创新管理为主题、以规范管理为主线、以真正实现均等化为最终目的、强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思路,巩固技术支撑、强化经费保障、落实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五项推进的具体工作措施。今年,泸县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以规范慢性病防治为中心,实现逐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的目标;以规范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均等化管理水平。通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泸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步入正轨、工作逐步规范。

扎根民间,深入推进患者自我管理。慢性病与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引导和鼓励患者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尤为重要。为此,各镇均成立了以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痛风病等为主的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由政府引导成立,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卫生部门指导和技术支撑;各小组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膳食厨艺比赛、健身锻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精心实施,规范实施相关项目工作。自2009年起,泸县陆续承担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试点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等项目,泸县按照项目方案要求,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竭力提高资金效率,做到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特别是去年泸县的脑卒中项目,获得了卫生部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