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立足优势 “五大对接”借力重庆促发展

2013-06-26 10:38:51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陈雪梅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周才金 钟小娟 向晓鸿)泸县地处长江、沱江交汇区,位于成渝经济区环渝腹地核心区块,是泸州的北门,距重庆主城区135公里。近年,泸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域建设步伐加快的机遇,立足特色优势,加强区域协作,积极融入重庆,借力推动发展。

交通对接,融入重庆“经济圈”

改造过境公路。从2009年起,全线改造S307泸永路、X004泸荣路,公路路面全面实现“白+黑”。

新建对接公路。新建泸县福集至重庆清江公路,全长18.6公里,投资总额1.22亿元,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同时,积极推动南渝泸高速公路建设,力争深度融入重庆高速路网。

建设长江港口。聘请重庆交通大学设计泸县太伏神仙桥码头,招商重庆焱峡公司承建码头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400万吨的5个泊位已建成投运。二期工程拟将于2013年开工建设,力争到2015年新增货物吞吐能力750万吨。

产销对接,打造重庆“物产地”

针对成都、重庆两大消费市场,打造农副产品基地。

建设“菜篮子”。在得胜、云龙建设万亩连片果蔬菜核心示范区,在得胜、福集、云龙等镇建设2万亩蔬菜种植和稻菜粮经复种。

建设“果园子”。以潮河、海潮、太伏为重点,巩固10万亩龙眼基地;以石桥、玄滩、牛滩等镇为重点,打造甜橙基地。同时,配套开发年出栏300万只林下山地鸡项目。

建设“粮袋子”。创建25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巩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建设“肉盘子”。稳定生产产业,巩固全国生产调出大县,并在方洞镇建设1000亩泥鳅特色水产养殖专业村,在毗卢等镇建设渔业专业村。

旅游对接,建设重庆“后花园”

发挥渝西川东南各区县同属成渝经济区,山同脉、水同源,区域共性明显;各地本土习俗各有差异、文化底蕴不尽相同,区域个性鲜明的特有优势,成立了“渝西川东南区县旅游联盟”合作组织,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培植区域旅游市场,做响区域旅游品牌,抢占旅游产业高地。

目前,投资总额20亿元、规划面积1020亩的玉蟾山温泉度假区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序幕,开发集五星级酒店、商业街、温泉区、山地小镇、博物馆、高端住宅等为一体的沿河商业区、休闲度假区、大众温泉区,预计三年内建成投运。建设龙桥文化生态园、城西新区、玉龙湖等旅游核心载体。7月底,龙桥文化生态园将形成旅游接待能力。

园区对接,发展重庆“飞地区”

泸县是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北区主体,东起神仙桥码头,西至泸县县城,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占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总面积的34%,涉及福集、云龙、兆雅、太伏4个镇,人口26万。其核心区是泸县经济开发区,由城西工业园、临港经济园组成,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8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户,是四川省首批百亿园区、首批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目前,泸县正在核心区建设全国名优白酒产业基地、西南医药产业基地、沿江港口创业基地,打造港城相融、产城一体的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北部增长极。重点依托临港经济园国家二类水运开放口岸——神仙桥港口优势,融入重庆、泸州两大港口群;依托城西工业园,招引奥盾门业、开乐士工程技术等重庆地区配套项目入驻,建设成渝经济区合作的桥头堡。

联防对接,构建重庆“平安线”

泸县与大足区、荣昌县同处濑溪河流域,近年共同建立流域治理联席协作机制,每年定期交流和研讨,合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使濑溪河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2012年,泸县委托四川大学编制2012-2014年实施方案,连片治理濑溪河流域,今年投资10064万元,兴建9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资500万元,实施濑溪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可持续控制项目;投资500万元,兴建垃圾收集站5个、垃圾池180个、沼气池191套,配备垃圾转运车9台;投资1500万元,兴建44家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酿酒废水污染治理设施,所有项目预计在7月底完工。泸县与荣昌、永川等地接壤,共同建立了区域联防机制,保证接壤地带安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