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廖晓林)当前,“舌尖上的安全”牵动着国人的神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小餐饮由于多小散、脏乱差、油烟扰民、无证经营等通病,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为消除隐患,泸县食药监局重拳出击,以县城城区为试点,用“大手笔”攻克小餐饮整治难题,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打扶并举,疏堵结合推进改造
以“打扶并举、疏堵结合、提档升位”的原则,将小餐饮升级改造工作上升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严格按照标准投入整改并通过现场验收的餐饮单位,分别给予8000元、12000元、15000元的资金奖励,并对在该项工作中勇于创先争优并整改到位先进餐饮单位进行表彰。在奖励整改的同时,全面开展无证经营和违法经营清理整治工作,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手软,做到奖励、惩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部门联动,整合力量提升标准
为切实解决小餐饮油烟扰民、未使用清洁能源、私搭乱建、农贸市场内餐饮单位脏乱差等现象,泸县食药监局将环保、工商、城管、住建、卫生等相关部门纳入小餐饮升级改造工作小组,加强部门联动,制定《泸县小餐饮升级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工作进度。制定《泸县小餐饮升级改造标准》,明确了从软件到硬件、从前厅到后厨、从制度到管理等十一个方面、50余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让小餐饮改造有章可循。
强化服务,加强指导少走弯路
本着“提升一批、规范一批、转换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在餐饮单位提出整改申请后,泸县食药监局监管人员对照《标准》,逐一进行现场指导。帮助餐饮业主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其具体情况,制作并发放《整改前核查表》和《整改通知书》,明确其所需整改规范的内容,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在整改过程中,应业主需求及时上门指导,平均每家单位现场指导10次以上,确保整改效果。对有条件但不愿整改的餐饮单位,反复上门开展宣传督促工作,使其主动整改;对确实无法进行规范性整改的,劝其转换经营项目;对既无法整改、又不愿转行的,直接予以取缔。
联合验收,公平公正又公开
餐饮单位整改完成后,泸县食药监局牵头,与财政、住建、环保等八个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分组、分片区、分批次对改造完成的餐饮单位进行现场验收。通过现场检查、组织询问、查阅软件资料等方式,严格对照《小餐饮升级改造激励扶持达标评级标准》,坚持“四个一律不过”原则,逐项评比,严格打表,并签署验收意见,对通过验收的餐饮单位,按照其整改达标等级,发放奖励资金。
历时200余天,共出动执法人员4400余人次,共引导提升餐饮单位152家,整改规范195家,无力整改转行39家,强行取缔7家,并将2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纳入了无缝监管。政府共发放奖励资金500余万,带动了小餐饮业主投入整改金额1393万,极大地提高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实现了县城餐饮业的整体提档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