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推动科技护航 水稻高产创建的泸县模式

2013-08-02 11:49:33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陈雪梅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陈应平 特约记者 曾佐然)8月1日,四川省农业厅组织四川农科院、四川大学有关专家,对泸县承担的农业部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中稻测产验收。

  “验收组随机选取兆雅、云龙、福集等3个镇,每镇按照上、中、下等田挖方测产,平均亩产分别为:818.8公斤、738.52公斤和595.55公斤。根据田间长势确定上等田占5%,中等田50%,下等田45%,据此认定该县整县制项目区中稻高产创建平均亩产678.24公斤。其中,最高亩产为云龙镇大水河村林远普1.5亩稻田,亩产829.5公斤,创下历史新高。”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郑家国高兴地宣布。

  2013年,泸县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和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灌、良机“六良”配套模式,建立了2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区面积22.42亩,打造中稻+再生稻百公里示范长廊。2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产量指标为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750公斤,其中中稻600公斤,再生稻150公斤。

  行政推动 打造水稻高产创建百里长廊

  “水稻高产创建整县推进,没有一个强有力行动推动措施,肯定不行。”县农业局局长曾一平介绍。

专家组形成验收报告

  为加强高产创建活动的领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技术指导工作,县上成立了领导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等三个项目组。各项目镇也成立相应机构,使项目有专人抓,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项目要实施,资金是关键。年初县财政安排100万元的高产创建启动经费,对项目区水稻“六统”进行补助,县农业局整合相关项目经费600余万元用于水稻项目区各项建设和补助费用;项目镇也拿出100余万元用于水稻高产创建费用。充分调动了项目区示范户推广普及先进集成科技的积极性。

  目标考核激发热情。把粮食高产创建的面积、产量、再生稻生产和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生产等任务纳入政府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考核,县、镇、村和部门内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逐级奖惩逗硬,形成了“行政单位+推广单位+示范农户”的多层联动模式。同时抓督查促落实,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组成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深入镇、村巡回检查督促和指导;县目标办也适时开展专项督查,有力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落实。

  六统技术 科技护航提高产量

  “依靠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了新技术向生产成果转化,极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泸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杨顺彬深有感触。

晾晒稻谷

  去冬今春以来相继召开了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启动工作会、育秧和栽秧工作会,对水稻高产创建进行了早安排、早部署;在高产创建的播种、栽秧、管理等关键季节,会同镇村社干部指导督促农户推广应用集成科技,整个项目投入人力资源近400人;召开培训会、现场会350余场次,印发明白纸5.1万份,上门指导1.1万人次。

水稻现场称重

  在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项目镇和农业部门将高产创建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采取人员、时间、精力“三集中”,分别派出督导队和技术指导组,到项目区的村社和田间地头,培训、督促、指导示范户。同时,组织县、镇、村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重点农户到示范区观摩学习、巡回交流。在高产创建示范区立大小标牌150余块,对22个万亩片建立了档案资料。

  “泸县探索出了‘良种统供、旱秧统育、规范化统栽、施肥统配、病虫统防、粒芽肥统施’等‘六统一’技术模式。”县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方弟端介绍说。

  一是良种统供,核心示范区全部选用中稻再生稻两季兼顾,再生力突出的高产优质良种。以Ⅱ优航2号、德香4103、川优6203、宜香优2115为主,良种统供率达到100%。二是旱秧统育,采取集中代育或分户自育的方式,全县推广旱育秧39.2万亩,其中,旱育秧集中育秧面积12万亩。三是规范化统栽,核心示范区、大户(专合社)全面实行三角形、机插秧或等行距规范化栽培;四是施肥统配,项目区统一按照《泸县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确定的施肥配方,由县上集中采购水稻专用复合肥,统一发肥到户的方式,做到有机无机配合、NPK和微肥配合施用。五是病虫统防,项目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实行纹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统防,病虫专业化统防率达到100%。六是粒芽肥统施,“四条线”再生稻高产创建百里长廊,采取政府采购,每亩按25公斤尿素统一施用再生稻粒芽肥和发苗肥,统施面积达到100%。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