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养业有搞头 家庭农场让生态效益两兼顾

2013-08-21 08:56:5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雪梅

四川在线消息(张世森 特约记者 曾佐然)8月20日,记者来到泸县方洞镇巨能草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站在山顶上举目四望,二、三十个山头连成一片,山上种满了巨能草,山间梯田间一米左右高的辣木苗,黄檀乔木苗随风摆动,漫山遍野的草尤如披上了一件美丽的绿装。

“品种选得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7月29日,四川农业大学养殖教授陈正礼,加拿大、南非回国种植博士王海翔来到了郑英维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考察后鼓励道。

郑英维是泸县方洞董湾村6组一名退伍军人,他担任着四川省工商联荷花池综合贸易商会常务副会长,他所在企业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今年3月,郑英维回到老家董湾村,由他投资牵头,租地350多亩,27亩水库,办起了家庭农场,成立了泸县方洞镇巨能草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山羊大雁鱼 立体生态养殖前途大

“巨能草可以用来做食草动物山羊、土鸡、大雁、肉牛、猪为主的特种养殖和喂鱼等。”郑英维指着巨能草向我们介绍说。“今年种植350多亩巨能草,2014年发展到1000亩,5年后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种植巨能草10000亩,自己率先做出种草养殖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猪、羊、禽、鱼等产业,把农场专业社创办成川南地区治理荒漠化种苗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走进小山坡上的养殖场,饲养员们还在给本地的山羊喂巨能草等青食料,鲜活乱跳的羊群抢着吃草。目前饲养了几百只本地羊,搞自繁自养,逐步发展到年出栏成羊2000只以上,现在的活羊卖到30至40元一斤,年收入可达60万元以上。

用巨能草喂养山羊
 

继续往夹沟的山间走,一口27亩多的水库映入眼帘。消毒员正划着小木船在库面水上撒消毒药。仅白水养鱼一项,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郑英雄带着我们参观了水库边上建设的2个大雁饲养场。一群群大雁正在水中追逐嬉戏,饲养员正在水边抛丢巨能草,大雁蜂踊向前抢吃鲜草,惹人十分喜欢。

在水中追逐嬉戏的大雁
 
用巨能草喂养大雁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郑英维介绍说,“大雁与家鹅杂交,进行人工训养,飞不上天。”目前,郑英维养殖场饲养了大雁3000多只,明年扩养到10000只以上。

人工养殖大群放牧吃嫩草,一般饲养60天左右体重可达4至5公斤,最重可达8至10公斤。一只人工驯养大雁,年产蛋量15枚—25枚。一只青年种雁可卖600至800元,雏雁一只可卖100至150元。

“大雁人工养殖才刚刚起步,沿海城市及全国一些野味市场都是供不应求。”郑英维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如果能达到预期目标,年收入能达到600万元至800万元,现在主要发展种苗为主体,明年力争发展10000只。

巨能草辣木黄檀 发展特色林业助农增收

走进农场专合社的山间梯田,只见一排排一棵棵一米多米高的辣木、黄檀随风摆动。

长势良好的辣树苗
 

“今年种植了辣木4000株,准备扩大种植到30000多株,黄檀种植4000株,今后陆续扩种。”郑英维介绍说。

辣木被誉为“生命之树”“植物中的钻石”,有食疗保健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为观赏树木,种子可榨油,供工业和工艺用。而黄檀木是四旁绿化和浅山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是细木工用材。规划在董湾建设2000多亩,以治理荒漠化种苗培植。

巨能草主发达的根系可保水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纤维质通过加工转化为可用于生物燃油,化工原料和发电;替代砧木,栽植食(药)用菌,缓解“菌林矛盾”。

郑英维以每亩坡地200元,干板田240元的租金,第一次租下350亩土地和27亩多水库搞种、养殖业,一次性付清租赁金,既农户出租土地收租金,又在农场打工。目前,长期在他的农场专合社打工的农民就有近30人,月工资最低在1500元以上。

几年内,将把方洞镇董湾村作为核心区域建成川南地区治理荒漠化种苗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使用土地350多亩,远期规划辐射发展区面积2000亩。基地拟投资10500万元,规划建成治理荒漠化种苗培植区,反季绿色果蔬栽种科技示范区、优质绿化果蔬种植推广区、有机果蔬种植作业区、特色养殖区、生产加工流转区、生态观光旅游区等几大区域,治荒苗种、中药材、保健药材生产园、无公害绿色蔬菜和水果基地,优质特种养殖等,将增加8000至10000万的年收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