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促产业 泸州泸县“小农水”孕育大财富

2013-10-10 10:31: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朱正容 向晓鸿)“小农水、大产业”,自泸县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以后,这六个字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抗旱保生产

位于四川南部的泸县,地处丘陵,易受春秋两季伏旱天气的影响,全县19个镇都不同程度受干旱的影响,粮食收成得不到保障。

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在泸县实施,从此“小农水”与泸县人民一起打出了抗旱保收的漂亮一仗。尤其是2012年,全县受干旱的影响,大部分农田无水栽秧。但是在项目所在镇,干旱没有影响到水稻的栽种,农民们实现了干旱之年大丰收的愿望。“干旱之年不担心没水栽秧子对我们农民来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一直务农的林叶怀告诉记者。

2013年,得胜镇也尝到了甜头,该镇白象村3000余亩农田没有受春旱影响,“往年是有300多亩栽不下秧子的。”当地村民说到。

改善条件助增收

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信息,泸县2013年杂交水稻平均亩产为655公斤,比去年增长了2.3%。是什么让遭遇春旱袭击的泸县取得了这么好的收成?老百姓说:“多亏了有小农水项目。”

虽已过了秋收时节,粮食早已归仓,但是说起今年的水稻收成,得胜镇白象村党支部书记谢永清依旧眉开眼笑,他说:“今年天干,看到电视新闻里还多地方都没有水栽秧,我们村是实现了满栽满种的,和去年相比,亩产增收100斤以上。”

“今年的丰收完全得益于小农水项目在我村的实施。”谢永清说到。回忆起之前的光景,白象村的村民们苦不堪言,由于地处丘陵,加之水利设施欠缺,农田供水得不到保障,农民只能靠天吃饭,收成还一年不如一年,久而久之,村民们种田的积极性降低了。

2012年,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在白象村实施,整治改造山坪塘、石河堰,新建电力提灌站,铺设PE管道……经过将近一年的施工建设,项目如期完工。“我们不担心干旱之年栽不下秧子咯!”村民们纷纷感叹。

促现代农业发展

“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是我们实施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县水务局局长廖理洪说到。在泸县,因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受益的产业还真不少。

全县龙眼产业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泸县海潮、潮河、太伏等镇龙眼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品广销北京、上海等地,以潮河镇为例,在龙眼基地所在村实施的小农水项目,总投资近400万元,保障了1.5万亩龙眼的灌溉用水,连续两年实现了丰收。

2013年,仅潮河镇龙眼产量就达到了8000吨,还连年举办龙眼节,有力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得胜镇的“川南生态蔬菜科技园”也是其中一个。这个总规划面积10000亩的蔬菜生产基地从“小农水”项目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科技园所在村是泸县2012年中央小农水项目的重点实施村,共实施渠道配套及整治工程17.06公里,整治山坪塘5口,新建蓄水池5口,新建田间道路1.1公里。项目首先满足了蔬菜基地的供水需求,使得蔬菜科技园的建设进程加快,效益也更明显,据粗略估算,目前蔬菜科技园每年可盈利3000万元以上。

都说“小农水”是一件民生工程,这句话一点不假,我们期待着“小农水”带给泸县给多的精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