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引导文明新风尚——文明劝导员缩影

2013-10-15 09:04: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特约记者 曾佐然)金秋十月,泸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正如火如荼进行。县城城区目前有百多名文明劝导员,他们分布在各交通要道、人流聚集区,开展工作。10月14日,记者走近在泸县县政务中心门口工作的文明劝导员陈彤阿姨,见证了其看似平凡却不简单的工作。

文明劝导员陈彤在提醒市民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位置
 

“事关政府形象,我得尽心尽力做好!”

上午10点半,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大门街道边,文明劝导员陈彤已经在岗位上待了2个半小时。

“自行车、摩托车请停在上边,车子停在后面。”

“同志,请不要随地乱扔烟头……”对于初来办事的人,陈彤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

这几天里,气温回升至高温天气。记者才站一会儿,就感到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陈彤辛苦可想而知。

自从陈彤当上劝导员,每天上午8点上班,直至上午11点半才能休息。到了下午2点又开始上班,直至下午5点半,到“县政务中心门口,人流、车流都十分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拥堵,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陈彤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

“一个月可以休息四天,但我已经几个月没有休息了。”陈彤说。

“现在大部分司机和办事群众都会听从劝导,自觉停好车。”上岗几个月后,在经历了初期的适应、磨合后,市民已经开始习惯了听从她的指挥了。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我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尽到最大努力去做好它,才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陈彤表示。

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

陈彤戴着印有“文明劝导”的红色帽子,穿着黄白相间的执勤服,每天在县政务中心路段来回巡查,宣传创卫工作,指导群众停放车辆,纠正不文明行为。

“大部分人还是很听劝导的,有时也遇到市民、司机不听劝导不配合的,反遭谩骂的情况。”在劝导员岗位上,陈彤最烦恼的是市民不听劝导。

“在劝导的时候,偶尔也受人白眼甚至辱骂,我回家都悄悄的哭了好几回;但想到大多数人对我工作的肯定,我还是坚持了下来。”陈彤说。

“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工作做得不够好,如果语气再诚恳一点,态度再好一点,我想对方也就没有那种抵触情绪了。”陈彤说,“有句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陈彤一边巡查一边捡拾垃圾。她说:“当面制止乱扔垃圾效果有时并不好,帮忙捡起来再扔进垃圾桶,我用实际行动为市民作示范,让市民自觉改变行为。”

“龙城越来越美,我感到很自豪!”

县政务中心,每天前来办事的群众格外多,车流量也极大,而车辆停放就成了大问题,陈彤的劝导任务极重。

“随着县城的发展,农民进城越来越多,文明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陈彤说:“身体力行十分重要,群众也会慢慢养成好的习惯,乱扔果皮纸屑的越来少,我们的工作也会越来越轻松。”

“欣慰的是,大部分市民对我们的工作都很支持和理解,只有少数人不太理解,时有怨言,但作为一名劝导员,我们依然尽职尽责劝导。”陈彤说,“因为我的劝导,为建设文明城市尽一份力,我觉得很有意义。”

“今天,我就帮助七八个人停放了车辆。市民素质相比以前提高很多了,不听劝说的是极个别的。

陈彤采取在固定点劝导和在责任路段流动劝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明劝导,做好宣传、劝导、示范工作。

如今,无论炎炎夏日,还是良风习习的秋天,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在县会议中心门口,前来办事的市民都会看见一个戴着红色袖章的文明劝导员,她的身影已然成为县政务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陈彤在劝导司机有序停放车辆
 

文明劝导员,创建路上亮丽的风景

记者手记:今年以来,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范交通秩序,倡导文明出行,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一举成功,县城成立了文明劝导队。

每天,在县城街道,随时都可以听到文明劝导员劝导的声音,随处都可以见到文明劝导员忙碌的身影。劝导员队伍以严格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规范的言行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活动中做到礼貌在先、文明用语在先、宣传教育在先、引导在先,以理服人。

文明劝导员负责引导临街实线路口的车辆进出;负责劝导各类机动车辆按规定到指定的地点有序停放;劝导、阻止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影响市容、阻塞交通的行为,引导行人有序穿越马路;制止行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文明劝导员上岗以来,辖区内市民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违规停车、乱扔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陋习渐渐消失,商家无序经营得到了改善,市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秩序管理井然。文明劝导员像缕缕凉风,温柔地拂去街头巷尾的种种陋习。

文明劝导员每天在各个路口劝导市民纠正不文明习惯固然是好事,但做一名文明龙城人更需要每一位市民自觉地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离“美丽龙城、幸福家园”的建设目标更近一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