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地 泸县海潮花生成为当地农户致富产业

2013-10-16 16:33: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四川在线消息(孙孝平 特约记者 曾佐然)“把口袋和工具拿过来,车子推出来,太阳要落山了,收花生了。”日前,记者来到泸县海潮镇李花生厂,看到花生铺满整个场坝,工人们戴着草帽,披着毛巾,拿着扫帚将新收购的鲜花生收装入库。

工人们正在晒花生
 

厂家定单收购 花生身价渐长

秋阳格外宜人,海潮镇万福桥头,海潮李花生厂负责人李蚜显琼开着收购车来了,刚一下车,便熟练地掏出记账薄,搬出台秤,招呼大家帮忙称花生。花生称好以后,现场装袋、结账。

“李花生”正在收花生
 

“今年卖花生的收入已接近5000元,是以前种植常规蔬菜的4倍以上。”种植花生近4亩的詹大富介绍,“现在种花生,心头边一点都不担心,全部是花生厂订单种植!”

“农户栽多少,我就收多少。”李花生负责人李显琼介绍,“品质好的3.5—4元每斤,品质差的2.5—3元每斤。”从“泸县海潮李花生果类食品厂”成立至今,厂里每年都需要从市场上收购颗粒饱满,香味浓郁的小金钩花生。在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镇域内的农户开始栽种花生。今年,全镇种植花生3000余亩,总产量预计达到675吨,总产值400余万,平均亩产在450斤左右,比去年增产约50斤,平均每亩增收150元以上。

农技专家全程把关 科学技术助丰产

海潮镇尖山村花生采收现场,农户们有的担着箩筐,有的拎着篮子,他们采摘着丰收,也采摘着快乐,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

农户将称好的花生装袋
 

“栽种花生能够成功,还得感谢农技专家的帮助。”刘忠全介绍,“年初的时候,镇上来了一些领导、专家,跟我们进行过花生的栽种和管理培训。”

村民刘忠全告诉笔者,自己家共种了近6亩地的花生,今年预计可收2700斤左右,以3元每斤的收购均价算,今年光这一项收入就接近万元。

县、镇农技站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同各村负责人建立通讯机制,互通信息,从播种到收获留种,全程跟踪指导。

“我们同多个研究所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培育出了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的小金钩花生种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熊安惠介绍说。

政府搭桥 企业农户实现双赢

“传统独特的烘制工艺,精选颗粒饱满、口味润滑、香味正宗的小金钩花生为原材料,优选20余味天然香料,经过5道工艺程序,腌制烘烤而成。吃过之后齿颊留香,绝对是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的馈赠佳品!”海潮李花生负责人李显琼道出了“李花生”独特的魅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潮“李花生”已从家庭式小作坊发展为年产量800—1000吨、实现产值800—1000万元的“成长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近年来,海潮镇把花生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来发展,镇党委、政府积极扮演好协调者角色,从实际出发,立足优势,做好扩种花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走“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农户所种植的原始花生种子由海潮李花生厂统一提供。等到花生成熟的时候,李花生厂按照种前签订的收购订单,统一到种植户家中收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