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毛宏 特约记者 曾佐然)竞相崛起的的工厂,忙碌的建设工地,一台台轰鸣运转的机械,一群群紧张忙碌的工人,修路平场,盖楼建厂……绘成了泸县经济开发区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
“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强产业,抓园区就是抓转型、调结构,抓园区就是抓引进、稳增长。”近日,泸县县委书记郭庆在全县重点项目推进会上强调,“以项目统领经济发展,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以项目改善社会民生。”
调整规划 园区特色日渐凸显
泸县经济开发区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优秀园区。目前,开发区已建成面积5.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37户,建成企业11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户,重点发展酒类、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2012年,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
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泸县县委县政府审势度势,认识到园区要发展,规划要先行。用规划引领发展。
2013年,泸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调整为25平方公里,其中城西工业园10平方公里,神仙桥产业园15平方公里,整体纳入泸州市物流产业园区规划范围。
开发区重新确立“1+3”(酒类、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主导产业,在城西工业园规划了“万亩白酒基地、三万口窖池群”的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已完成控制性规划并通过规委会审查。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公司规划设计了青龙医药产业园,目前,医药产业园已经升格为泸州医药产业园。神仙桥产业园15平方公里总规和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已完成初稿,与泸州市临港产业物流园总规完成对接。完成了神仙桥产业园新路1平方公里的生活配套区控规,药业园区的控规和规划环评。
高端规划为开发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破除瓶颈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园区的新定位,必然有新要求、新举措与之配套,才能要带来新发展、新跨越。
对入驻企业按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贡献率等指标严格考核,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对长期“圈而不建”或超过合同期限尚未开工的项目用地,坚决予以收回;对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督促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
针对目前企业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采用政府收购、企业转让、合作盘活等方式进行处理。2013年,收回转让川雄照明、金鑫动力、宏晨电子等企业共236亩,正在收购的还有6家企业,预计200余亩。
园区要发展,基础设施先行。2013年,开发区计划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预计完成1300亩平场工程,目前已完成800亩。城西配气站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已完成2公里环网安装;35KV变电站已完成围墙和变电站设备基础,正在进行设备安装;8、9号线已完成沟槽土石方挖运和雨水管道7700米的安装工作;已完成3、5、9号线水稳层施工。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园区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发区承担的25个市、县重点建设项目按进度稳步有序进行。企业完成投资14.59亿元,国之酿、阿斯特医疗器械、新康意彩印等项目加紧建设;泸荣酒业、成渝钢材市场、陈年窖二期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或试运行。
招大引强 产业提档升级
招商引资,招是手段,落是关键。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月报制度,适时监测监控经济运行情况,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银企合作共赢。
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主动“上门服务”,全力帮助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解决手续办理、水电供应、规划设计等问题和困难,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对符合国家和省市政策扶持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助推企业转型改造步伐,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对入驻开发区项目提出更高要求。投资强度原则上不低于150万元/亩,城西工业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0万元,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神仙桥产业园固定资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
对入园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非生产性设施的面积等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满足上述条件的投资企业,签约前须经过考察论证、选址会商、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程序。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新签约入驻汉唐酒业、众邦医药等项目12个,总投资5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