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遍撒助残童 特校女教师点亮心灵希望之灯

2014-03-06 09:15: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

“三八”节组稿 泸州优秀妇女展播:

农家女带动姐妹家门口就业

“白领”变“村官” 女支书为民谋福利

四川在线消息(杨伦勇 特约记者 曾佐然)陶行知曾说:“我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话语中饱含着教师职业的无私、崇高和伟大。在泸县也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条件、特殊的要求下,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春去冬来,无怨无悔,将一个个“残缺”的生命精心呵护培育……她就是泸县中宏特殊教育学校唐兴友老师。

唐兴友1996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2007年泸县中宏特殊教育学校刚成立,根据需要,她毅然从普教转入特校工作。任教17年,班主任工作做了17年。她以一颗特别仁爱之心,给予学生细心的呵护,耐心的教育,让智残,身残的特殊孩子体会到生命平等,社会关爱,以此点亮他们心灵的希望之灯。

 

注重学生个别教育

“任何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只要给他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一定会变好的。”唐兴友认为。为了矫正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听障孩子的行为,唐兴友身上多处被该孩子攻击留下伤痕。

这个孩子叫小俊,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因为这个孩子听不到说不出,爸爸又忙于做生意,家长只是从物质上来满足他,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发展,更不要说谈心,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改小俊骄横跋扈,和同学、老师冲突不断,在大家看来这个孩子是“无药可救”了。

在这个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唐兴友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她多次和这个孩子促膝交谈,用很多事例引导他辨别是非,指导他的行为。通过无数次不放弃的电话沟通,唐兴友终于争取到他家长的配合,唐兴友要求家长每个月接孩子回家一次改为一个周一次,指导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后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做有意义的事情,给孩子亲情和关爱。然后,等孩子情绪和心里逐渐呈正态发展时,唐兴友就让家长一个周接一次改为半个月接一次,最后半个月改为一个月,孩子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他已经是八年级的大男孩了,每天早上坚持到唐兴友的办公室问好,唐兴友回家他要和唐兴友说再见,而且有时还要到唐兴友的身边撒娇,叫她“妈妈”。

唐兴友利用学习园地进行教育
 

慈母心沐浴每一位学生

班上85%的孩子来自农村,都在学校寄宿,他们的生日几乎都在学校度过,对于农村的特别又是残障的这些孩子,父母不是在外打工,就是在家务农,各方面条件都不好,过生日吃蛋糕简直是他们的一种奢想。

作为农民的女儿,唐兴友深深理解这些孩子的精神需求,于是,每个孩子生日时,唐兴友就去县城最好的蛋糕店,为他们买回蛋糕,再组织全班同学共贺生日,分享蛋糕,孩子们都非常高兴,甚至渴望生日快点到来。

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班上的孩子生病了,唐兴友都要亲自带去医院看病,并照顾服药;有时甚至会深夜赶到学校带学生去医院医治。有的孩子鞋子穿破了,回到家里家长没有注意到,回学校仍然穿着破了的鞋子,唐兴友就给他们拿去补好,不能再穿的,就给买一双新的;男孩子的头发长了,唐兴友带他们去理发;没有饭碗唐兴友帮他们买;洗衣粉、牙膏、纸巾之类的生活用品一学期要帮他们买好几次。

2011年秋期,唐兴友班从叙永转学来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来自大山深处,因为路途遥远,每学期只能回家一次。天气转凉了,唐兴友及时去给他们添置棉毛衣、棉毛裤,买袜子,她常常和他们聊天,让他俩感受父母般的温暖。冬天到了,有好多孩子的手都长了冻疮,唐兴友把她的护手霜带到学校,让全班孩子擦,擦完了再买。没有手套的,唐兴友给他们买来手套,提醒他们要保暖,没有及时添加衣服的,唐兴友就亲自督促他们去寝室添加衣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就这样在唐兴友慈母心的关爱中度过他们的特校生生活,幸福地成长着,然后,带着一片健康精神世界,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唐兴友与学生一起做游戏
 

做孩子的知心领路人

由于聋生不会听,也就丧失了说的能力,使他们不容易与正常人交流,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为了培养聋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了让聋生尽快融入“主流社会”,唐兴友让学生们每天写日记。

日记能让老师走进聋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的,这样的对话是不露痕迹的,是能切切实实地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作用的。从让孩子们开始写日记起,唐兴友就对他们说“老师不要求你的日记里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优美的语言,但是一定要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想写什么都可以”。

唐兴友在批改学生作文
 

然而,学生对老师总是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起初有很多孩子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偶尔的暴露一下自己,唐兴友总是在日记的后面加上几句温暖的话语。孩子学习有困难了,她会给他“遇到困难不要怕,老师会帮助你,困难也会变得容易”的鼓励;孩子做了好事,她会给他“好棒!继续努力!”的赞语;孩子有了消极的思想(因为她们班的公地地处学生活动频繁地带,垃圾特别多,也不容易保持,负责该块公地的学生就在日记中表现出厌烦并不愿打扫的情绪),她就给他打气“ 为什么不劳动呀?你看因为你的努力,我们学校变得多干净啊!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感谢你们呢!”。

虽然批语是小小的细节,但让学生在批语中知道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与帮助。渐渐地,日记成了她和孩子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不再是单纯的敬畏老师,而是多了几许爱的尊敬。这是一个情感双赢的过程,学生收获了信任与关心,教师收获到了教育带给自己的成功的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逐渐形成了。

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问她:“为什么会出现了地球,唐兴友,请你告诉我,好吗?”可见这些聋孩子一样富有想象力,一样具有渴求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需求。唐兴友这样回答她“老师一定告诉你,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随即唐兴友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把答案告诉了她。当唐兴友把资料交到她的手里并讲解给她听时,她是多么地惊奇与高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