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向晓鸿 周才金)泸县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后,对群众热切期盼改善的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场镇生活污水、城乡交通问题纠结于心。2014年,泸县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努力节约其他支出,开出了26.5亿元的民生支出清单,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前提下,着力实施“四项改善项目”,承诺今年实现镇镇拥有污水处理厂、102.2万人口(全县108.9万人)饮上安全水,明后两年完成农村低压台区改造、基本实现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目前,既定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实现场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还清“一片水域”
泸县积极建设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2014年底前,新建成玄滩、石桥、奇峰、毗卢、立石、兆雅、云龙、太伏、天兴、海潮10座镇场镇污水处理设施,率先在四川(成都市少数区县除外)实现镇镇拥有一级场镇污水处理厂。在2015年6月底前,再建濑溪河流域二级场镇19座污水处理设施,确保镇级污水处理厂总量达到40座。其次建立健全镇级污水处理厂集中运营管理机制,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营模式、运行经费来源、设备维修维护、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促使各镇级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能够长期有效运行。该县还制定了镇级排污管网建设奖补政策,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和支持各镇加强管网建设,逐步实现场镇雨污分流。
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基本保障——关注“一个健康”
今年,泸县攻坚集中供水工程,完成西线潮河集中供水站及管网延伸工程,兆雅至云锦、兆雅至云龙管网延伸及加压泵站建设工程,云锦至百和、立石和福集至大田管网延伸工程,云龙至奇峰、玄滩、石桥、毗卢管网延伸工程,解决好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散居户安全饮水工程,对规划内的农村散居户,采取管网延伸或分散打井办法,加快解决进程,今年解决1.2万人,确保全县农村人口基本实现安全饮水。对余下的且太过分散的近7万农村人口主要采取分散打井等办法计划明后两年解决。该县收回农村集中供水站“两权”,目前泸县有农村集中供水站40处,有12处属于个体经营性质,今年将收回6处,余下的6处成熟一个、收回一个,统一交由正规公司经营,确保供水质量。对中东线供水管网覆盖的村镇,供水站一律以长江自来水作为供水水源,禁止在塘、库、堰(河)中取水。
实现城乡低压台区增容改造——改善“一方电源”
泸县原有的电网有国网和地网之分,目前通过改制分别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县供电分公司、国网四川泸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电,结束了部分电网由地方管理的历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原属地网部分尚有150多个村没有实施过农网改造,加之人们对电力需求日益增长,不少地方出现电源不足、电压不稳等问题,群众要求改善的呼声很高。泸县县委、县政府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与省、市电力部门沟通和协调,共同达成加速改造电网的共识,并与县电力部门共同敲定详细计划。2014年,承诺不向群众集资的条件下,完成对107个村实施低压台区改造,计划明后两年再改造141个村,彻底解决农村电压不稳的问题。到2016年,完成220KV泸县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形成以220KV电网为支撑、以110KV电网为干线的主网架;实施低电压台区整治、农网改造升级等工程,实现安全、稳定、高效供电。
实现交通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保证“一路畅通”
泸县抓住是四川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试点县的机遇,落实目标定位,着力打通快速通道,提升路网等级,延伸和改造乡村公路,到2016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网络体系。2014年,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83.4公里;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项目149公里;实施升级改造工程23.6公里;建设鸭儿滩大桥;实施安保工程200公里;加快福清路、云百路建设,启动福瓦路建设,配合建设港城大道、南渝路高速、神仙桥码头至集装箱码头公路。2015年,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项目138.7公里;开工建设海潮大桥;实施安保工程200公里;启动奇峰曹市至立石公路建设。2016年,改建通村水泥路50公里;实施合牛路改造42公里。该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着力建设村到镇、镇到县、县镇到毗邻地区的“三级”旅客运输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线路网络化、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建设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