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特约记者 曾佐然)4月8日,泸州市水稻机械化作业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泸县召开。市委常委、农工办主任李晓宇,市农业局局长张兴友,泸县县委副书记张兵,副县长杜作文及四县三区分管副县长出席会议,市、县财政、农业、农机、水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兆雅镇石龙村高标准示范农田现场,只见田成型,土成方,水、路设施配套建设齐全。2台大型耕地机,6部大中型插秧机,4台台旋耕机正在各展所能。“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复种指数。”“一台插秧机每小时能插两至三亩,是人工插秧的10倍,能有效提高插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泸县县业局、农机局向前来参观的人员作情况介绍。
随后,李晓宇一行还到云龙镇阳高村泸县腾飞服务队参观。泸县腾飞服务队是2013年农业部命名的部级农机示范专合社,拥有耕、种、收、灌溉、质保、烘干等机器300多台,年作业面积6万亩。
会上,市委常委、农工办主任李晓宇指出,科学规划是前提,多元投资是关键,产业发展是根本,组织保障是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将小块田土、分散田土变成大块田土,还能将大园区小业主、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能人经济等发展模式融进去,通过改变田土的形状,从而达到连片建设、整体推进,新建和提升一批农业化基地的目的。
李晓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此次会议的精神,虚心学习各兄弟区县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和水稻机械化作业,开创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泸县县委副书记张兵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泸县是百万人口大县,其中农业人口96万,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长期以来,泸县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不断探索一条具有泸县特色的路子:与产业规划布局相结合。坚持以生猪为主体、优质水果和水产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农业发展战略,结合万亩农业观光示范园、30公里优质龙眼示范带的产业布局,20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核心示范区,打破村组界限,建设高标准农田。与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紧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全面配套“桥、涵、闸、泵、站”,实现道路交通畅村达户、人饮安全、清水灌田、田土规矩成形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主导产业联成片,水电路气到家园,川南民居显特色,管理民主享和谐”的泸县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川南民居等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实行“山、水、田、路、园”的综合治理,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