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一 特约记者 曾佐然)近年来,泸县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要求,把渔业列入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大力打造渔业生态新农村。目前,渔业生态新村已经成为产村相融的泸县模式。
结合新农村建设,泸县加强对321国道、省道泸荣线、泸永线新农村规划镇渔业发展引导,县、镇财政每年不少于100万元对相对集中成片50亩以上的业主进行补助,并安排专项资金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镇大力发展水产的积极性,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每年新增渔业养殖面积4000亩以上。
为实现渔业规模发展,泸县加强农资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小农水项目、扶贫项目及水产等项目的捆绑使用,每年投入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不断完善渔业工程、电力、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打造高标准规模成片50亩以上养鱼基地。目前,全县有50亩以上相对集中成片养殖业主296个;“一村一品”渔业专业村57个,“一镇一业”渔业专业镇3个。水产业已成为泸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有效确保渔业发展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积极引进业主规模发展,全县倡导以投饲性名优鱼为主养品种,搭配滤食鲢、鳙鱼消耗水中过多的浮游动、植物的养殖模式,逐步取缔肥水养鱼模式。”泸县水产渔政局局长李官志介绍。
为此,泸县水产渔政局着力加强胭脂鱼、匙吻鲟、岩原鲤、四川白甲等名贵鱼的繁殖研发扶持,及时形成规模,及早占领市场,带动苗种产业的发展;加快实施中华倒刺鲃、江黄桑鱼、翘嘴红鲌、四川白甲等长江珍稀鱼类、地方特色品种规模化养殖、建设长江名优鱼养殖区、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拳头产品;加大乌鱼、黄鳝、泥鳅、龙虾等适销对路的水产品养殖,建设特色水产养殖小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集中养殖和销售,发挥规模效应,推广和普及养殖技术,组织和实施水产标准化生产,开展鱼类疫病的防疫和监控,创建健康养殖小区,发展休闲渔业。
有了政府的扶持,有了大户的带动,百姓从养鱼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目前泸县发展稻田蓄水养鱼集中成片500亩以上示范基地15个,打造了以嘉明镇罗桥、毗卢镇高楼湾村、云龙镇战旗村、方洞镇温河坝等4个村为中心的2000亩十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长廊,全县稻田蓄水养鱼面积共计5.2万亩,产值4.5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