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特约记者 曾佐然)5月22日,记者来到泸县天凤黑木耳基地,亲眼目睹了基地内从陕西引进的新种植模式——地栽黑木耳。
“我们试验成功,填补了本地市场空白。”泸县天凤黑木耳基地副理事长雷良高手捧黑木耳袋给记者展示。
雷良高介绍,2013年9月,雷良高夫妇远赴陕西考察,引进了地栽黑木耳技术,盖起制菌车间,又购买了消毒、养菌、蒸料、嫁菌等全套设备,在基地内进行露地黑木耳栽培试验。
“经过几个月的灭菌、接种、养菌、栽培,长出木耳,试验达到预期效果,取得成功。”雷良高介绍,近年来,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但地栽黑木耳尚属首例。
据雷良高在陕西考察了解到的情况,“地栽黑木耳”也叫做“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一种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地栽黑木耳袋产干黑木耳40克-6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3个月,是木段的1/10。地栽黑木耳每亩每季平均需投入1万余元、栽培1万-1.2万袋,每亩可产干木耳600公斤-700公斤,一年栽培两季,每亩可产干木耳1200公斤-1400公斤,如按每公斤6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一季收入3.5万-4万元,一年栽培两季,每亩可实现年收入7万-8万元。
2009年3月,雷良高和妻子陈桂花在喻寺镇建立了泸县天凤黑木耳基地,成立了泸县天凤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主要是采取段木栽培法,选择青杠、椴木等树种,砍伐后截成1米左右的长段,经过处理后,在上面打穴把菌种放置进去。经过几年的建设,基地占地155000平方米,“天凤黑木耳”荣获国家有机农产品称号,2013年实现收入500万元。
“这种木耳市场前景好,获得了有机产品称号。可是,这种栽培办法费时费工,更重要的耳段资源短缺,而且价格昂贵。”雷良高夫妇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地栽木耳成本低,效益更好。”雷良高夫妇从陕西引进技术和人才,开展地栽木耳原种繁育、技术培训、原材料供应、产品收购与销售、信息咨询等业务。
泸县天凤黑木耳基地建设从开始就得到了政府和部门扶持,承担着泸县地栽黑木耳示范带头和泸县周边地方地栽黑木耳指导等服务工作。
“结合市场考察以及与当地农业部门的论证,地栽木耳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我们将按三期计划完成实施。”天凤黑木耳理事长陈桂花信心百倍地介绍她的宏伟目标:一期计划将投资300万扩大种植规模,大量吸收当地农户参加与地栽黑木耳种植,为当地农户创造500个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和发展合作社加农户的规模及步伐;二期计划投资500万元,将建一个具有集办公、加工、包装、收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厂房。三期将目前农业项目进一步多样化,充分利用这一块绿色宝地,发展更多的绿色有机食品,对地栽黑木耳、反季节花香菇新品种进一步培育,做到产、供、销、储存为一体的生产模式,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