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付冬梅 特约记者 曾佐然)泸县结合调查摸底情况和对历年来信访案件反映突出问题分析,创新举措,严厉整治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巩固党的基层工作力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建立问题台账 分类梳理排查
县上成立村社区等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组,由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政法委、县民政局、县审计局及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专项整治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各镇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各工作组采取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分层分类征求意见、梳理排查。
建立涉及八个方面18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问题台账》,其中“三多”问题共清理涉及23个部门63个(块)机构标牌、服务门牌、制度牌匾。
对清理问题实行“矩阵管理、项目推进、倒逼整改”,明确责任人、时间表,逐条落实措施,逐项解决销账,实现了个性问题重点解决,普遍问题集中解决。
畅通群众渠道 拓宽监督视野
县委成立泸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由县纪委、统计局牵头,每天安排5名工作人员开展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电话访问。
借助“龙城党旗红”、“龙城党建”、《龙城手机党校》、《泸县通讯》等重要新闻媒体,通过开设网站专栏,轮流刊播专项整治活动内容和监督举报方式方法,24小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发出《致广大党员干部一封信》3000条,在各镇各村(社区)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告示牌317个。
清理信访积案 紧密干群关系
采取“集中梳理、逐案分析、专题研究、包案负责”的方式,信访和群众工作部门,对全县历年来收到信访积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尤其是涉及村、社区等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信访案件。
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出信访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70件,包案负责70件。其中涉及村社区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11件,化解信访积案10件,化解率达90%。
调整问题干部 建强班子队伍
开展干扰选举、非法侵占集体财物、侵犯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集中清理活动。对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交由县镇纪委依法处理;对年满60岁以上不能胜任工作、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工作不负责、不具体、不落实的村干部进行调整。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约谈问题干部共24人次,辞退调整村干部2名,清理村社区干部违法违纪案件13件,党纪政纪处分15人。其中县纪委立案5件,党纪政纪处分7人,移交司法机关1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3万元。
开展财务审计 打造阳光政务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村社区,县委成立村级财务审计指导站,各镇成立镇审计指导小组。
聘请5位专业审计人员,联合镇纪委、镇财政所等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对全县2个镇30个村近3年的债权债务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以及会计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财务审计工作。截至目前,已有8个村完成了财务审计。
构建惩防体系 强化警示问责
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民主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制度,完善村干部例会、值班、轮班和社区干部错时上班、公开公示干部联系方式等制度。
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单位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对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发放“三早三卡”,严肃问责。对排名靠后的,县委书记约谈相关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
截至目前,全县共签订目标责任书400份,发出“提醒卡”1476张,“警示卡”168张,“纠错卡”18张,县委书记约谈了镇党委书记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