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李端 曾佐然)今年,泸县坚持以“满足基本民生、改善小康民生、建设现代民生”为工作主线,抓住大事保障民生,办好实事改善民生,破解难事维护民生,1-10月,民生工程实现支出226295万元,占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76.84%。在已下达的78项“九项民生工程”目标中,已达到或超过时间进度的项目有73项,占已下达目标任务的93.6%。
在已下达的20件民生实事27个小项中,已达到或超过时间进度的有26项,占已下达目标任务的96.3%。22个市重点民生项目大部分进度正常,部分超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充分就业。落实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截至10月,城镇新增就业637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57%。开展培训带动就业,对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农村青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目前已实现高校毕业生创业39名,农村青年技能培训401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强援助扶持就业,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援助机制,已实现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5720人。
关注弱势群体,应对“脱贫”之急。扶持农村贫困人口16520人,增加其收入,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新建玄滩镇等乡镇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3个,深化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积极筹建广东省中山市异地法律援助工作站,将法律援助真正送到受援群众的手中。为1140名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需的基本辅助器具,减轻生产生活压力。
推动提档升级,打造满意教育。开工建设天洋幼儿园、青龙幼儿园、方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减免2700名在园幼儿保教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招生6792人,中职学生免学费13751人,总工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4人,开工建设教师周转宿舍94套。
健全制度体系,提高生活保障。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截至10月,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292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95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财政补贴标准每档次提高10元,基础养老金月人均达到60元。城镇居民医疗覆盖达到12.44万人,新农合居民参合率达到99.85%。
加强基础建设,解决就医难题。投入31.25万元,建设福集镇李子村、大坪村、小冲子村、赵岩村、雷公村五个村卫生室,目前已全面投用。21名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参加了省聋儿中心教育评估、华西医院医学评估和华西医院耳蜗植入手术项目,得到及时救助。县食药监局抽检大宗食品样品1321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148.7%。
坚持建管并重,改善人居环境。今年,全县投入4671万元,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862户。截止10月30日,农村D级危房改造总开工数2345户,开工率达到81.9%。投入3943万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设保障性住房913套,改造危旧房棚户区305套。完成太伏镇新路小学地质灾害点治理项目,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98户,彻底消除广大分散农户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全面实施东线、中线供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0万余人。玄滩镇、云龙镇积极创建省级安全社区,目前玄滩镇已通过省上的初步验收,云龙镇准备在11月迎接验收。
改善基础设施,奠定“腾飞”之基。县财政分别对6.5米宽路面补助40万元每公里、5.5米宽路面20万元每公里,打造通乡油路和改善农村公路107.2公里。截至10月,建成钢筋混凝土防撞墙或波形护栏218.6公里,完成任务数104.1%。实施小农水工程,新增有效溉面0.93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46万亩。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发展后劲。管护国有林3.3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2万亩,补偿集体公益林7.55万亩。通过嘉明等7个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0.14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45万亩。实施得胜、嘉明两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道4.6千米。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布局优化、质量强化、配套深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等“六化”的标准,创建包括立石玉龙村在内的七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庄。
实施文化工程,满足精神需求。今年投资500余万元,在全县251个行政村2400个社安装了2400组高音喇叭,46个社区安装了307组收扩音柱,实现广播“村村响”全覆盖。县文化馆通过创建“百姓乐坛”栏目,将免费的合唱培训和器乐培训送到社区居民手中,既提高了演员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免费开放的覆盖面。坚持开展“激情广场大家乐——广场健身”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300多场,参与群众达10万人次,该活动已成为泸县标志性的群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