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百和镇教师蔡维琪 坚守村小39载

2015-09-08 16:48: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任成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杨伦勇 杨曹荣)说到“老蔡”,百和镇土主学校郭垇村小周边的乡亲们对这位乡村教师——蔡维琪,有着自己不同的称呼:“严师、慈父、楷模。”

    1977年秋,蔡维琪踏上了三尺讲台,在村小一站就是39年。如今,他由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白头翁”。可他依旧爱着这块小天地,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他,是一位严师,也是当地的名师。这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文化,也不是因他有多高的教学理论,而是因为他有一颗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心,一颗爱生如子的心,一颗甘为人师的心。郭垇村小,既是他读书时的母校,也是他踏上三尺讲台的地方,更是他为之付出青春的热土。他工作39载,有着“不解的村小缘”。 从1977年他站上了当时郭坳农中的讲台开始,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他曾几度往返于郭坳村小和三和村小之间任负责人。他不管在哪里,总是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他不管到哪里,都会从学习、行为习惯、个人品德等方面严格要求学校的每一位学生。

    他是严师,严格要求学生。无论走到哪里,老蔡都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并认真上好早读课——到校后进教室读书。村小的孩子早上到校都很早,一般7点左右就到齐了,而老蔡一直坚持早上6点起床开校门,检查校园卫生与安全,督促学生进教室做功课,并亲自到各班清点人数,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他是严师,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每天早上做好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检查校园卫生与安全。他说:“安全无小事,安全马虎不得。”记得2015年6月初的一天早晨,老蔡开校门,检查校园周边环境时,发现学校隔壁砖厂的生产房倒塌,当即向上级汇报了情况。随后,老蔡亲自动手张贴警示标语,告知学生“珍爱生命,远离砖厂”等。经过他的努力,学校学生的气质有了变化,校园学习氛围更浓了,师生和睦相处,校邻居关系十分融洽。他的工作受到上级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肯定。

    他,爱校如家。不管寒暑长假,小长假,还是双休日,他都坚持护校,维护学校绿化,确保学校财产安全。村校办学条件差:没有教具,他就自制教具;课桌门窗坏了,他就自己维修;电源线路短路、跳闸,他就自己检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修缮。校园绿化,他经常给树治虫、修枝、除草。几棵高大的小叶榕,绿冠如华盖;绿茵雪松,傲然屹立,苍劲挺拔的南阳杉,随着时间流逝,已有三层楼高。在他的管理下,校园植被郁郁葱葱,校园环境十分洁净。学校同事们和左邻右舍都说:“老蔡既是一位教书匠,也是一名百艺师,还是一位护院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里过得既悠闲,又幸福。”

     他,是一位慈父,爱生如子。在我走访他时,正好学校有学生突然肚子疼,老蔡知道后,一马当先,一面电话联系家长,一面护送病生到医疗点治疗。学校门口的张大爷听说我是来采访老蔡的,便打开了话匣子:“如有学生在家生病,把药带到学校交给老蔡就行了,因为他会亲自熬汤煎药,而且一定会守着学生服下;当学生在校活动受点轻伤的时候,老蔡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费准备的常备药为学生消毒、治疗。”

    老蔡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会救济因贫困面临失学的学生。百和镇兴隆嘴村3社唐茂林,于2014年6月在老蔡所教班级毕业,考入泸县二中外国语学校读中学。上学不久,其母亲杨明秀病故,丧事完毕后不久,房屋又遭大火,造成家庭经济拮据。眼看该生面临失学,老蔡得知后,多次登门家访,问寒问暖,并决定每月供他250元生活补助。老蔡说:“这个娃儿很刻苦,不读书怪可惜的!”还有与唐茂林一起毕业的古今科,现在就读于立石中学。他父亲患病多年,失去劳动能力,一家四口人,仅依靠他母亲打工维生,加之为超生他弟弟缴纳社会抚养金数万元后,家境更显困难,该生也面临失学。老蔡得知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每月救济200元生活费。老蔡还会经常开导他们,鼓励他们努力求知,将来报效祖国。
    许多厌学弃学的学生,在老蔡的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重新返回校园,并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孩子们都说:“蔡老师,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既是严师,更是慈父,我们永远铭记心中,永不忘怀。”当别人问老蔡39年里究竟资助过多少学生时,他淡淡一笑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是学生、同事学习的楷模。他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品德、行为。有人对老蔡坚持村小都每周一升国旗不理解,老蔡说:“升国旗,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为花园除杂草、捡垃圾、扫校门公路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有佩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没有洗干净,他亲自为学生洗手洗脸。

    39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儿孙,在社会做好少年。”老蔡在校的一言一行不仅感化了学生,而且还给青年新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当他路过校园旁,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其他教师在老蔡的行为影响下,都自觉捡垃圾了。在培养新教师方面,他做到“倾囊相授。”对于刚从学校跨上讲台的新教师,如何备课,如何建立班集体,如何上课,如何联系家长,如何管理学生等教育教学都会感到很茫然,老蔡总会手把手教,上示范课,做示范事。当新教师有疑惑时,老蔡会不厌其烦的指点。在他的帮助下,许多新教师不断成长,成了教育教学能手。

    在教育教学效果上,老蔡也是值得年轻教师学习的楷模。2007年秋他接手郭垇村小六年级班主任工作。经他耐心教育教学,该班成绩跃居六个教学班第二名。特别是他2008年带的一年级学生,在2013年春期百和镇五年级抽考中,数学、科学两科获全镇第一名,语文第二名;在2014年春期的毕业会考中,科学成绩全县第十名,英语全县第九名。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均受到老师的认可。老蔡的做事认真也是同事们学习的楷模。

    而今,老蔡59岁了,他还老当益壮,教学打头阵,工作当先锋。现在,老蔡当任郭垇村小一年级教学任务,还担任负责人工作。除了教育教学,学校来人来客,招呼应酬,茶水饭菜非他莫属。他常说,接手的工作不干就不接,接了必须干好。的确是这样,他担任该校负责人工作以来,教学成绩突出,教师、学生、学校面貌大变样。他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步入退休之年的他今年搞了一个隆重的“六一”儿童节。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举办了“书画展”;开展了丰富有趣的“游园活动”。他说:“其实,我这个年龄真不想折腾了,明年的‘六一’就让年轻人照着这个模式去整吧。”

    老蔡的言行,真实地印证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他用心的耕耘着这方乐土,把毕身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在了百和镇土主学校村小这片土地上。他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的慈父,更是师生们学习的楷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