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曾佐然) 今年以来,泸县以深度融入泸州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1-9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7亿元、增长8.9%,居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居全市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8亿元、增长19.2%,居全市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亿元、增长13.5%,并列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804元、增长8.8%,居全市第3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539元、增长10%,居全市第1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亿元、增长20.8%,居全市第2位。
构建外联内畅网络 建设泸州北部交通枢纽
泸县大力建设对外快速通道。陆路交通方面,厦蓉高速、成自泸赤高速、隆黄铁路纵贯全境,南泸渝高速公路、川南城际铁路已开工建设,渝昆铁路、泸永高速即将启动。航运方面,四川长江北岸唯一的千吨级散杂件码头泸县神仙桥港,一期吞吐量达400万吨的5个泊位运行良好,与泸州集装箱港口实现了优势互补。航空方面,全力配合市上推进云龙机场建设,预计明年7月可投入使用,建成四川第三大航空港。较为完备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使泸县快速融入了成都2小时经济圈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
泸县重点对接泸州主城区交通网络规划,提升全县路网密度和等级,积极融入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815公里;通车里程近3200公里,其中国道100公里、省道140公里、县道341公里。目前,福清路、云百路、港城大道等干线公路已建成投用,酒香大道、龙城大道即将通车,现代有轨电车、海潮沱江大桥、直滩大桥、先坝大桥等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胡瓦路、合牛路、奇峰至云锦、毗卢至福集天洋等干线公路建设及泸永路升级改造即将启动,“十三五”期间将建成全域半小时交通圈。
夯实园区产业基础 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泸县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水、电、气、路、通讯、电视、排污管道接通至企业红线,加快推进土地平场、道路建设、水电气安装和园区绿化,经开区、医药产业园已形成9.5平方公里项目承载区。目前,总投资超12亿元的泸州医药产业园市政道路项目、小鹿溪河市政道路项目、临港园区ppp市政道路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建成后将极大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泸县强化园区基础功能配套。投资1.8亿元的泸州城东污水处理厂厂外截污干管泸县段已建成投运,对预处理后的园区工业废水通过截污干管输送至泸州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极大提高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同时,临港污水处理厂、城西工业园综合体、青龙综合体、药物制剂孵化器、临港配气站、标准厂房、人才公寓、龙城怡康生活广场等配套设施全面推进,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基础。
统筹城镇体系建设 打造幸福美丽宜居家园
打造优美县城。围绕建设“泸州都市副中心”目标,全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宜居县城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继续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县城。结合省级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产城一体的城西新区、景城一体的城南片区,大力实施城西湿地公园、县城品质提升工程、“两河四岸”整治、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城西商务综合体、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地下管网、垃圾压缩中转站、环卫保障基地等城市配套设施,提高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生态型、智慧型城市。
打造特色集镇。建设完善场镇停车厂、地埋式垃圾库、农贸市场、污水管网、景观亮化等基础设施。推进环泸州中心城区的云龙、得胜等8个镇先期融入主城区发展。同时,以玄滩、云龙等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全省百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为带动,突出一镇一风情,大力发展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特色精品小镇。
打造美丽新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新村理念,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和农业宅基地改革,大力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水电气管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打造全域幸福美丽新村。截至目前,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32个,市级“四好村”37个,县级“四好村”60个。
实施基础设施升级工程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全县已实现水泥路“村村通”,正全面推开“社社通”水泥路建设,持续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县财政拟投入10亿元规划建设2142公里“社社通”水泥路,目前已建成1054公里。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2012年完成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先后建成投运罗盘山220KV、严湾110KV、永利110KV、城北110KV等输变电工程,整治低压台区1147个,老百姓用电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东线、西线、北线、中线“四线”供水工程建成投用,集中供水率达72.4%,自来水普及率达62.2%;分散打井3924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目前,县城供水复线工程建成调试,镇级自来水厂“两权”回收即将完成,充分确保城乡供水质量,大力延伸供水管网,确保实现“共饮长江水”目标。
实施农村环境治理工程。2014年,泸县在全市率先实现19个一级场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39个,今年同时启动16座二级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于2018年底建成,届时将实现全县二级场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实施农村住房改善工程。2010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605户。其中,2017年计划改造2700户,已完成2438户。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 保障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强力推进卫生提质工程。近年来,县中医院、120急救中心相继建成投用,建成立石、毗卢等镇级卫生院扩建项目11个、村级标准化卫生院(室)150个;妇幼保健中心、疾控中心、卫生执法中心已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已竣工验收,县人医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已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新启动县人医门诊大楼、二人医外科大楼和福集、兆雅等14个镇级卫生院新(改)建项目。
强力推进教育强县工程。近年来,泸县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普高教育、特色发展职成教育、协调发展民办教育,全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改)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29所,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蝉联泸州市27连冠。
强力推进“智慧泸县”工程。夯实信息化基础,全县建成3G+4G基站700余个,251个行政村光网宽带通达率100%,城镇社区100兆光网宽带实现全覆盖。强化信息化共享,通过“资金+技术”模式与清华同方合作,投资2.47亿元统筹全县智慧项目建设,基本建成泸县大数据中心、智慧党务政务、天地一张图等项目,通过充分整合公安、城管、卫计、经信等部门数据资源,高效实现数据共享和综合利用。
强力推进社会治理工程。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在全县各村(社区)和治安复杂地区、交通要道安装监控摄像头;目前,全县已完成20个镇(街道)1832个摄像头建设工作。大力推进 “两车防盗”工程。以“个人购买、政府补贴”的形式大力推广摩托车、电动车GPS定位防盗系统,有效降低“两车”盗窃案件的发生。截至9月底,全县共安装“两车”防盗系统13689套,安装系统的被盗车辆找回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