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有一种温暖叫“宜居”

2017-11-07 14:10: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庞山岚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黄祖泉) “县城的绿化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了。”每天早晨,在龙城健康公园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他们对县城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称赞不已。截至9月初,泸县投资650余万元,完成踏水桥桥头公园、县城及港城大道三角梅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宜居”已经成为泸县城市建设的一个风向,宜居理念也深入市民心中。

县城夜景

8月底,泸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发展的决定》,更为强化城市建设统领县域经济发展新理念,突出深度融入泸州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主线,推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融互补,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市民化,加速建成创新新区、畅达新区、产业新区、宜居新区注入了强劲动力。

交通发展演绎“宜居”速度

宜居,是现代城市的底色,而生活空间的宜居程度与交通环境的发达与否紧密相连。五年来,泸县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7亿元,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从泸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在2016年7月开工建设的泸县龙城大道,现正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今年将建成通车。

港城大道

泸县龙城大道起于泸县玉蟾街道回龙湾,经天兴镇,止于潮河镇瓦子场,全长9.68公里,路基宽度21.5米,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合同建设工期2年,计划总投资4.15亿元。该大道建成通车后,将大大拉近县城与成自泸高速的通车里程,进一步满足周边群众的出行需求,更加有效地推动泸县内通外畅的交通路网建设。

走进泸县,处处可以感受到交通项目建设的蓬勃热潮:高速公路建设、干线公路建设、道路升级改造、公交客运发展齐头并进,泸县交通网络质量全面升级。

——高速公路方面,建成成自泸高速公路14公里,开工南渝泸高速(G8515)泸县段35公里,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泸永高速42公里的前期工作。

——干线公路方面,建成福清路、云百路、港城大道等干线公路47公里;开工建设龙城大道9.68公里;正在抓紧推进合牛路(S438)泸县段、奇峰-云锦、潮河-海潮-胡市等公路的前期工作。

——道路升级改造方面,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项目140公里,改善提升县乡道147公里,增设安保设施437公里,完成“社社通”水泥路建设1054公里。实施渡改桥6座,建成鸭儿滩大桥、高坎丘中桥、石鸭滩人行桥,正在建设海潮沱江大桥、先坝大桥、直滩大桥。

——公交客运发展方面,目前已经开通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78条线路,今年将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4条,覆盖63个中心村。

泸县龙城健康公园

商业崛起夯实“宜居”厚度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2017年,泸县推进县城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玉蟾温泉、万福大都汇、城西商务综合体、龙城怡康生活广场为核心,打造集商贸办公、酒店会展、文体娱乐为中心的县城商业中心。

如今,泸县玉蟾温泉沿河特色商业街魅力渐现,这里如同磁场一般,吸引人们纷至沓来。商业街已经成为泸县人购物、娱乐、休闲的新去处,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美食,泡一次温泉……龙城现代时尚元素初显的同时,泸县人也在繁华中收获快乐。

而作为泸县“北拓西进、中调南改”城市发展方向的载体——泸县城西商务综合体项目同样推进迅速。该项目位于县城玉蟾大道与酒香大道北段交汇处,占地面积253亩,建设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拟建设成集购物娱乐、文化演艺、医疗教育、高端居住、商业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型商务综合体,是泸县2017年市级重点项目中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类项目。

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额36350万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72.7%。目前,临玉蟾大道主力店的外墙装饰已完成20%,正在实施填轻钢龙骨和屋顶钢结构安装;龙城文化演艺中心地下室至地面四层主体已完成,屋顶钢结构已安装,外墙装饰龙骨安装完成95%;完成主要建设楼约10.1万平米的主体工程等。

2017年,泸县商贸企业1900户,同比增加10%;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门店数量5500个,同比增长15%;新培育商业中心3个、商贸示范镇2个;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户,泸县商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玉蟾街道黄金新村

乡村蝶变升华“宜居”深度

泸县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以“四好村”创建引领示范,着力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了设施完善、产业升级、环境提质、群众实惠的多重效果。

为了让乡村“美起来”, 泸县提出了“立体聚合建四好新村”的尝试,坚持“一保二改”,体现田园风光;实施“四化五通”,改善新村环境;推进“一三融合”,打造新村精品。

漫步玉蟾街道黄金村,一望平田皆沃壤,乡村新景入眸来,“白墙青瓦坡顶”风格的居民小楼鳞次栉比,农家小院整洁别致,文化墙图文并茂,太阳能路灯高高矗立,“社社通”水泥路向全村各个角落蜿蜒延伸。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住房蕴涵农村特色,黄金村的华丽嬗变正是落实“四好村”建设的成功实践。

乡村之美只有“颜值”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内涵”。泸县着力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文明建设、新风涵养等方面做实做深文章。

玉蟾街道黄金村、龙华村等村围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的农村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鼓励和扶持村民积极发展荔枝、龙眼、凤凰李、水产、生猪、林下鸡、蔬菜等多个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同时,黄金村等村在习惯养成、好风气形成上也做了积极探索,村上利用广播“村村响”、宣传画、宣传标语、公示栏、院坝会等形式多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并开展了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

每天晚上,村文化院坝门前的路灯准时亮起,村民陆续到来,妇女们跳广场舞,男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活动消除疲劳,孩子们在书画棋类室看书下棋……村文化院坝的建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文明新风也在潜移默化中注入百姓心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