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张涛: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2018-06-07 14:37: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记泸县潮河镇王坪村第一书记 张涛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黄小孟)2017年5月,张涛从泸县县委宣传部派驻王坪村任第一书记,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紧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王坪村旧貌换新颜,并顺利通过全省脱贫攻坚交叉检查,获得了“泸州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家庭的支持,是前进的动力

“村民有困难找我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家人有困难我却很难帮上忙。”即将到村开展的前夕,当看到只有100多天大的儿子,张涛一时语塞,都是到了下派的最后期限才吞吞吐吐告诉妻子,妻子一边“埋怨”道:“这一去就是两年,眼看我也要回单位上班,在孩子成长最关键时期谁来照顾?”,一边拨通岳父的电话,岳父接到电话第二天就赶到家中,把孩子接回隆昌老家照顾。

白天下村、入户,和群众一起商量脱贫攻坚工作,日子忙碌但也充实,晚上回到村办公室面对空空如也的房间,心中难以释怀对家人的思念,一度怀疑当初的决定是否草率。

去年12月25日晚上,张涛在村上协调安全饮水管道安装工作,妻子打电话来,他才突然想起今天是孩子周岁生日,当孩子的笑脸通过视频出现在他眼前时,妻子接通视频第一句话就是关心村上工作是否都还顺利时,瞬间,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在新闻战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新闻工作者,竟忍不住流下泪水,挂断视频后,他抹干眼泪,暗自下定决定,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让全村脱贫,这样才对得起家人的期许和支持。

群众的急需,是努力的方向

“走出去,沉下去,到群众中去,用真诚换理解和支持。”来到王坪村这个省级贫困村,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工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张涛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和惶恐,他深知这项工作是要动真碰硬的,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精准的工作方向。一年来,他与村“两委”干部结合本村实际,顺利解决了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安全住房等问题。

王坪村3社贫困户何凤明70多岁高龄,身缠疾病,长期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土坯房中,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与老人沟通,老人都认为不愿意搬离老宅。正逢雨季,考虑到老人随时都有安全隐患,他前后10多次上门,帮老人干农活、做家务,与老人拉家常、聊家事,老人心结打开后,主动联系施工队,短短30天就让老人住进了新房。现在,老人还感叹道:“要不是张书记,我这辈子恐怕都住不上新房子了!”

一年来,在张涛的带领下王坪村完成了社社通硬化道路15公里,80%农户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实施D级危房改造49户,C级维修加固2户,饮用水升级改造260户,延伸自来水管网5公里,新增设变压器10台,建设垃圾房11座,基础设施改善了,出行便利了,村容村貌变美了。

产业的兴旺,是致富的后盾

怎样才能为村民蹚出一条致富路?这是张涛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一年来,他聚力培育王坪村可持续发展产业和可持续增收动力,通过在抓富民产业培育、激活农村经济动能上的尝试有效突破了发展的制约。

整合土地资源,建立砂仁种植基地200亩,解决了荒芜土地和荒山残次林问题,也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筑牢坚实的产业基础。依托昌达养殖专合社和“舒廉鹅”养殖专合社引导贫困户发展山地鸡5000只和“舒廉鹅”1500只,利润达20余万。与巨星公司合作建设生猪寄养圈舍11组,年出栏生猪8000余头,群众以扶贫专项资金入股,户均年增收近1000元。

王坪村4社贫困党员王明勇有发展养殖业的愿望,但是没有资金,张涛帮他协调信用社贷款4万元,养殖种兔100对、鸭800只,短短一年,王明勇家收入超过2万,并顺利脱贫。脱贫后的他如同换了一个人,不仅把自家产业张罗的井井有条,张家鸭生病、李家兔拉肚子,王明勇都主动上前帮忙,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群众排忧解难,个人也被评为“脱贫奋进”之星。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在张涛心中王坪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绘制出,到2020年,全村有了自己的小学、医院、康养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社社通、户户连实现全覆盖,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