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多措并举打造乡村振兴新蓝图

2018-11-23 09:30: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曾佐然) 党的十九大以来,泸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大行动,狠抓农村改革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落实,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激活农村发展动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好成就,为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奠定了良好基础。

科学编制规划 明确乡村振兴推进方向

编制全域规划,绘制发展新蓝图。按照“1+6+N”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县域战略性规划和总体规划,以及乡村空间布局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宜居乡村建设规划,乡村生态环境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和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

抓实示范带动,探索发展新模式。贯彻落实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市级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试点示范行动,抓好县级试点村建设,科学编制各个村庄的发展规划和详细设计,逐步形成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强化财政资金支持,按村均200万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20个县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进行激励考评。各镇(街道)、试点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试点村建设。

推进制度创新 破解乡村振兴突出问题

推行人才招引制度,解决“人”的问题。实施“头雁”工程、村级后备干部储备计划,动态培养200名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探索公开遴选乡村振兴村专职第一书记等举措,吸引更多本土干部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支持城镇优质人才资源流向基层;3年内统筹选派60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到乡镇服务;启动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计划,3年内引导200名能人回乡,培养大学生带头人20名;每年统筹选派40名左右科技特派员和专家到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实施“家庭能人”培养计划,每年遴选培养70名本土实用人才。到2022年,全县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3.5万人,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办领办新型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地”的问题。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统筹推进和乡村振兴政策叠加制度,释放综合效应,推动单向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探索宅基地腾退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合法程序调整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或入市;腾退的宅基地节余指标,优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破解乡村发展用地瓶颈。力争每年盘活乡村振兴用地1000亩以上。

创新财政支农和金融服务制度,解决“钱”的问题。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保障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强化“三农”信贷产品创新,继续开展农民财产权抵押贷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等试点工作,推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落实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县内保险公司开展保险资金支农融资业务,创新保险资金投放领域。用好用活乡村振兴专项债券,探索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推进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投入方式改革,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力争每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突破10亿元。

抓实重点工作 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提高“泸县造”品牌影响力。围绕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农村新兴产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多元和坚实的产业支撑。充分拓展传统农业优势,增添农产品加工工业的招商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到2022年,建成“五化”标准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优质龙眼基地、绿色蔬菜基地、特色水产供给基地、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6个。

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重点打好“三场战役”,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大力推进“四线”供水工程,健全运行管理体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户户通”,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打好村庄环境污染歼灭战,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打好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持久战,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保障经费投入,稳步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到2020年,力争实现“四线”并网同饮长江水,集中供水率达到7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全县所有行政村垃圾处理率100%,水泥路全面“户户通”,农村厕所改造全面完成。

抓好乡村社会治理,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坚持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院坝建设内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编配齐县镇(街道)综治队伍,建齐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完善雪亮工程,实现网格社会服务精准化。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导向教育,推动“善行义举红黑榜”镇村全覆盖,提升公民道德标准。深入开展“四礼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力争到2020年,全县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70%以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