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仕宏) 12月7日上午,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泸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回顾了泸县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聚焦泸县在经济建设、城乡面貌、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泸县经济突飞猛进,全县经济总量(GDP)从1978年的2.1亿元起步,1993年突破10亿、2009年突破100亿,2010年-2017年平均每年上升27亿元,仅用7年时间实现100亿到300亿的跨越,到2017年突破300亿,是1978年的145倍,在西部百强县评价中位列第62位。40年间,泸县三大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型优化升级为“二三一”型,第二产业高速崛起。医药、绿色食品、建筑三大产业形成集群,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布局。
40年间,泸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县城从无到有。1996年县城迁建,结束了有县无城的历史。到2003年,县城主体初具规模。目前,“四核四区”城市格局初步形成,“一横一纵,半环相扣”城市骨干路网构建成型,25平方公里城市主骨架基本形成;创成全国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市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通过省级初验。预计2018年底,县城建成区和城市人口将突破“双二十”,达20.5平方公里、20.5万人。
在交通建设方面,四川长江北岸唯一的千吨级散杂件码头泸县神仙桥港,一期3个1000吨级散杂件泊位运行良好。厦蓉高速、成自泸赤高速相继建成,南渝泸高速公路路基年底贯通,G246进场动工,泸永高速加快推进,泸永路、泸隆路、泸荣路、合牛路等干线公路纵贯全境,“四横八纵两环”快速路网正在形成。川南城际铁路泸县段44个工点已开工25个,渝昆铁路即将启动。云龙机场建成通航,开通北上广等21条航线。“水公铁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在社会民生方面,彩电、电冰箱、空调等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汽车、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2018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537元,是1978年的10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84元,是1978年的173倍。创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3所,市级示范性高中1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蝉联泸州市28连冠。图书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20个镇街综合文化站,301个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全部免费开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全县社会保险覆盖172万人次。全民预防保健深入实施,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