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城乡同饮长江水

2019-01-10 17:24: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夏廷贵 曾佐然)1月9日,隆冬的百和镇格外严寒,泸县顺通水务公司的党员服务队依然风雨无阻穿梭在乡间道路上,巡视水管线路,走村入户检测水质,抢修水管故障,保证村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长江水。

泸县顺通水务公司党员服务队巡视路上(曾佐然摄)

“对一个村的水质和管网的检查大致需要二至三天,检查他们的水质是否合格,管网是否能够正常的供水。现在即将春节,大量的农民工返乡,我们也加大工作力度,提供优质服务。”泸县顺通水务公司百和镇片区经理苏家银介绍说。为百姓们提供贴心的供水服务,解决好安全饮水的最后一公里,公司党支部成立了党员服务队,车上绑着“党员服务队”的旗帜,胸前配戴党徽,接受群众监督,为全镇百姓提供水质监测、水量保障和设备检修等多项饮用水服务,为村民们排忧解难。

“供水服务队的同志很好,每个月都要来个两三次。检查我那个水的质量啊,态度也很好,服务得很周到。平时有事打一个电话,他们一喊就来,我们都很满意。”百和镇四合村五社徐生容说。

村里的老人、贫困户也成了党员服务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党员服务队的帮助下,四合村五社82岁的田金如老人接通了自家新水管。而谈起如今的便捷用水,老人更是感慨万分。“根本没想过有一天在自家能喝上长江水。”田金如说,“以前喝的田头的水,有些就是勺子来盛,挖一点凼凼拿桶桶来打。天干的时候还要缺,那个地方就挖不到,还要走外面去远一点去挑。挑的人多的时候,有几百人在那个地方来等水。”

临近中午,四合村五社的贫困户周平娟开始准备午饭,水龙头一打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她接了大半盆淘米、洗菜。“现在这个水也比以前清亮了,现在这个长江水煮出来的饭都比原来的香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周平娟说,从田间水到长江水,四合村村民告别了不洁净的地表水,也迎来了幸福和健康。

保障贫困群众喝上安全水是满足脱贫攻坚中“吃不愁”的重要环节,幸福的长江水喝在嘴里,也甜在困难群众心里,而“饮水思源,不忘党恩”,说起如今的新生活,群众的脸上写满了感激。从“用水不便”到“用水方便”,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四合村村民们反映的不仅是自己的用水感受,也反映了泸县饮水发展为新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供水也从“镇镇通”变为“村村通”再到“户户通”。

泸县神仙桥水厂监测(曾佐然摄)

在泸县神仙桥集中供水站,水处理设备焕然一新,日处理能力达到3.2万吨,来自长江的水在这里经过多环节的深度净化,再运往百和镇供水站,进一步保障村民用水安全。

“神仙桥集中供水站抽取长江水,然后通过反应沉淀、加药消毒等工序使长江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然后再供到石马加压站,石马加压站再供到百合镇,让百合镇的千家万户用上安全放心的长江水。”泸县神仙桥供水站站长黄梅介绍说。

针对农村饮水群众薄弱的问题,泸县打破镇域、流域界限,依托长江为重要水源,统筹规划建设中、东、西、北“四线”供水体系,并于去年实现了“同饮长江水”的目标,百和镇作为泸县的偏远乡镇,享受到了这一惠民工程。

经过多年努力,泸县依托长江为重要水源,已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投入2.52亿元,巩固提升了20.3万人安全饮水,40个贫困村干支管网到社全覆盖,喝上自来水的农村群众60余万人,普及率达到65%。

“为彻底解决水源水质、水量对农村供水的制约,泸县已经规划建设神仙桥三期水厂、改造水厂2座工程,新建制水能力每天5.6万立方米,完善延伸管网,工程总投资1.65亿元,实现“四线并网、共饮长江水”,让更多的群众吃上安全、卫生的长江自来水,力争经过近两三年的努力,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泸县水务局局长田伟介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