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柯 曾佐然 记者 陈向前)近日,在泸州市泸县牛滩镇新林村,纵横交错的田地里一派“农事催人忙”的景象。翻土、撒肥、种姜......牛滩镇的姜农们抓住当前的晴好天气,开始了今年的生姜载种。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新林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今年土地被挖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样式。一种是传统的“沟壑纵横式”,就是挖出的一条条土沟,然后放下姜种;而另一种则是“圆洞式”,就是在土里挖出圆洞,姜种则放在洞中。
泸县金山寺牛滩生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以“洞洞姜”种植技术载种今年的生姜。陈柯摄
这种新奇的种植方式吸引了很多村民围观,来自泸县牛滩金山寺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刘小刚在现场为村民们解惑,刘小刚说:“圆的是“洞洞姜”。是专合社才引进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种植模式。”
据刘小刚介绍,洞洞姜这一种植技术就是用特制的工具挖出直径约10厘米,深约50厘米的圆洞,将姜种放入其中,然后再覆上地膜。这种种植技术是刘小刚在重庆市江津区学习到的。
姜农正在载种生姜。陈柯摄
刘小刚说:“这种种植技术具有耐湿、耐病虫害的优点,长出来的姜挺拔修长,比一般姜要长不少。”据悉,发现这门技术后刘小刚就虚心请教,并且立即展开试种,而结果也是令人满意,“洞洞姜”技术的亩产能达到2500公斤以上,比传统“沟沟姜”种植高出500公斤。一看效果如此好,刘小刚今年决定在专合社进行推广。
据悉。作为泸县的传统特色产业,牛滩镇种植生姜的历史已有170多年。2015年还通过了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并于2017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泸县金山寺牛滩生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先清明说:“牛滩生姜是高品质生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销售到成都、重庆、昆明等城市。”如今这项“洞洞姜”技术帮助姜农提高亩产,等于是给老百姓增加收入。
而据记者了解,今年,泸县金山寺牛滩生姜专业合作社所统筹的生姜种植已达1000亩,在“洞洞姜”技术的帮助下,预计产量将超过400万斤,产值可达2000万元。而随着牛滩生姜种植越来越规范,技术越来越成熟,下一步,当地专合社也将加强品牌创建,探索“专合社+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的合作示范产业发展模式,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生姜致富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