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彭艳 曾佐然 记者 陈向前)“好大的龙虾!好多哟!”5月22日,泸县奇峰镇宝丰村扶贫稻虾基地,驻村第一书记邓渊和驻村帮扶队员一起,正和贫困户们一起逐个拉网、取虾。
“建立龙虾养殖基地后,收入也有了保障。商贩们上门收购,农户在田边上就能数钱。”邓渊说。
据悉,近年来,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巩固扶贫脱贫成果,泸县奇峰镇在渔庆、宝丰两个省级贫困村建立扶贫产业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9年,驻村帮扶队积极争取2018年第二批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31.64万元,在宝丰村5社建设60亩稻虾共养基地,2019年10月开始投放虾苗,但受疫情的影响,今年2月下旬才正式上市。而截止5月,宝丰村稻虾基地已出售4万余元小龙虾。
龙虾基地不仅解决周边农户、贫困户总计18户就业,在收入上也是提高了不少。驻村第一书记邓渊说:“按一年一亩地产400斤龙虾、1000斤谷子来算,每亩产值将达到10000元,60亩一年的总收入就有近60万元,难怪乡亲们都越干越有劲。”
与宝丰村相隔不远的渔庆村也有自己的致富路。据悉,泸县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近年来,以实施国家级制种基地大县奖补政策为切入点,奇峰镇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等种业扶贫模式,通过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促进就业、产业发展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渔庆村抓住这一机遇,鼓励贫困户依托制种公司,发展水稻制种业。渔庆村3组贫困户田昌华去年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种植了水稻制种30亩,每亩产300多斤,每斤以7元价格交给制种公司,亩收入3000元,总收入近万元。而渔庆村6组贫困户魏中良种植水稻制种10亩,实现收入3.2万元,已成功实现脱贫。
渔庆村第一书记陈懋文说:“通过扶贫产业园建设,将低收入群众固化在产业链上,带动低收入群众脱贫,而有了稳定的产业,才能确保农户长期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