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成帆 曾佐然)近年来,泸县石桥镇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及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10月14日,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泸县石桥镇红山村的稻蟹共生基地里,沉甸甸的再生稻穗随风摇曳,肥美的螃蟹在稻柱间嬉戏,呈现出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象。
“每斤60元,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每亩产蟹120斤。这30亩稻田的年收入也从6万元左右增长到20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稻蟹双丰收。”说起蟹稻共生的好处,红山村党总支副书记徐军滔滔不绝。
石桥镇红山村创新发展模式,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在当地企业主和在外成功人士的支持下,筹措资金60多万,流转土地建立种养基地,其中30亩稻田养蟹。
“螃蟹和水稻优势互补,不需要使用农药、肥料就可以提升大米的品质和产量,稻田里的螃蟹也格外肥美,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徐军说。
采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在传统的稻田周边深挖沟槽储水养殖红膏蟹,蟹为稻提质,稻为蟹添香,稻蟹共生,“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带来的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徐军说:“明年,我们准备扩大规模,探索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发动村民入股参与,聘请村民务工管理,全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红山村将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打造优美环境,开展乡村旅游。游客来此可以赏风景、钓螃蟹,一站式解决“吃、行、游、购、娱”的需求。
听着徐军的描绘,在我的眼前,一幅美丽的图景显现:秋风起,蟹脚肥。一片片稻田随风翻起层层浪,一只只螃蟹在稻田里嬉戏玩耍,放眼望去满目青翠,白鹭在空中自在飞翔。和家人一起,在水边静待螃蟹上钩,别有一番乐趣。这里不止有美景,还有可口的农家饭,钓上来的螃蟹可以现场烹调,鲜美无比,自产的蟹田大米饭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图片来源:曾佐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