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共享文化红利 泸县云龙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样板镇

2021-10-25 15:12: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佳 曾佐然)小雨淅沥至,酒香沁人心。近日,泸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舞蹈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的30余名艺术家,先后来到云龙镇百年荔枝园、老庙戏楼、蜀泸酒厂等地,采集创作元素,寻找创作灵感,并现场挥毫泼墨,吟诗作赋,描绘云龙镇大美风景。

近年来,泸县云龙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精神,紧紧围绕“增强服务效能”重点任务,以“做强硬支撑、提升软实力、点燃亮眼睛”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艺术家在云龙镇采风现场创作。曾佐然摄

夯实基础提升乡村文化硬支撑

“有了健康公园,我的队伍越来越大。”云龙镇文化文艺志愿者梅民春说。每晚8点,她在云龙健康公园教群众跳坝坝舞,20个舞友已经扩大到70余人。

云龙镇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成月亮湾文化广场、云龙健康公园、大水河文化广场、机关篮球场等占地20亩以上文化文艺活动阵地6个,所有文化阵地均免费对外开放,专人管理,真正做到全镇居民共享,人流量达1000人/天。

“我们以镇综合文化站、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组织文化志愿者做好图书导读借阅、广场舞指导、体育活动指导等服务,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培训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云龙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介绍。

云龙镇投资20万元在达康社区打造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齐公园、健身器材、运动场、舞蹈室等文化设施,文化效能辐射全镇。建成了大水河村、云丰村、战旗村等村文化服务中心,每村都有体育运动场、图书室、电影放映场等“一院四室”文体活动场所。

多点开花提升乡村文化的软实力

伏耳村的端午节格外的热闹,村民开展扳手腕、拔河比赛的运动会。获胜者奖品虽然只是毛巾、洗衣液等小礼品,但大家积极性还很高。

“没想到大家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平时拌嘴的邻居在运动会中都能一笑泯恩仇。”伏耳村村支书何兴才说,一场运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展示了积极团结奋进的伏耳精神。

伏耳村可不简单,是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结合乡村环境整治,投资40万元建成200米精品农耕文化小道,建成占地100平方米、包含300余件展品的优质农耕文化体验馆。

泸州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名文艺家巡演在基层”活动走进泸县。陈佳摄

6月18日,泸州市文联“百名艺术家巡演在基层”第一场走进泸县云龙镇达康社区。情景诗朗诵《龙透关风云》、音舞诗朗诵《三长,泸州一张靓丽的明片》、歌曲独唱《玉蟾之恋》、戏剧表演《天女散花》等节目陆续上演,深受群众喜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云龙镇在文化共建共享方面,推动市、县、镇——三联动,联系优质市县文化资源下沉到镇村社,培育一批文艺人才、创造一批本土作品、展示一批本土优质文化。围绕传统节日、建党100周年、理论直播车、百名文艺家巡演等多个“主题”开展文艺活动。

云龙镇拥有文保单位19处,8座龙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入资金维护国宝龙桥、百年戏楼,建成伏耳村农耕文化博物馆、观音月母鸡汤省级非物质文化传习所,讲好云龙故事,留住乡愁,让在外人士拥有“家乡文化认同感”,鼓励积极他们回馈家乡、建设家乡。

云龙镇在达康社区建立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月月有主题,天天有实践”的原则,依据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将线下活动与线上信息有效对接,探索建设“点单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实现供需互动、精准服务。全镇注册志愿者人数30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人数2800余人。

智能化点燃乡村文化亮眼睛

走进云龙镇达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一群社区居民正在用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

“年纪大了,看书不方便,听说社区的书不光能看,今天就带孩子过来看看。”社区李阿姨高兴地说道。

“别看这个‘有声图书馆’只是小小一面墙,却涵盖了近20000本书,内容从党建党史、科技前沿、人物故事、国内外文学到儿童图书、教学读本应有尽有,不光吸引了社区大哥大嫂,甚至还能满足学生的课外读物需求。”达康社区党组织书记毛梅说道。

云龙镇“有声图书室”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点击阅读各类图书,方便有快捷,“有声图书室”还采用先进的融媒体融合技术,让“无声”变“有声”,丰富读者感官,增加数字化阅读体验,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

云龙镇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投入,投资28万元,在14个村(社区)安装有声图书,建成村级数字图书馆,满足受教育水平低、视力障碍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将有声图书作为“文化快餐”送到村民手中,做到文化惠民不漏一人。

云龙镇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每年镇级文化活动经费不少于10万元,村(社区)级文化活动经费不少于2.5万元。目前,全镇共有文化志愿者150余人,专业文化文艺队伍3支,业余队伍15支,文化文艺队伍成员基本由文化、教育等系统退休的职工及社会上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主要服务于广场舞、军鼓队、书画等类型的文化活动。

拓宽居民自治渠道,做强做亮志愿服务,打响云龙镇“云志愿”志愿服务品牌,弘扬志愿服务文化,投入30万元,以“达康样板”提升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齐设施设备,内设夕阳红、关爱留守、文艺演出等常态化志愿服务微阵地,全力以赴开展文明新风活动,争取创成省级文明村镇。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文化经济效益,依托九龙湖自然景观,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九龙湖风景旅游区,建设书画采风基地、文化文艺展览基地、康养休闲娱乐基地、奇石奇木展览馆、省级非遗传承馆,建设泸州周边一日游休闲目的地,实现文旅、农旅融合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