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李兵 魏帮莉)近日,泸县多地集中“掀起”一番禁毒集中宣传热潮。以禁毒集中宣传活动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毒品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
去年9月,泸县因外流贩毒问题被国家禁毒委重点关注。近一年时间里,泸县高度重视,公安局发挥主力军作用,强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共治”的禁毒新格局,取得了“三降”(外流贩毒人数、新增吸毒人数、污水检测指数)、“三升”(吸毒人员管控率、社戒社康执行率、破获团伙案件数)、“四提高”(外流贩毒重点地区协作率、制毒高危场所管控率、群众知晓率、群众满意度)和“五个零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易制毒化学品流向治毒渠道、寄递物流运输毒品、学校涉毒事件、公务人员涉毒事件)的良好成效。
近三年,泸县未发生吸毒肇事肇祸事件。“摘帽”工作成效显著,“摘帽”势在必行。
重拳出击
强力推进禁毒治理
为了将禁毒工作抓深、抓实,泸县将禁毒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明确县、镇(街)、村(居)“三级”书记抓禁毒,县委书记、县长同时担任县禁毒委主任,增扩禁毒委成员单位至38个。已建成标准化社戒社康工作中心、站、点20个,完成教育基地、主题文化街、文化广场等禁毒项目23个。
实行“月通报,季考核”,举全警之力开展缉毒破案打击。截至目前,全县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6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75名,缴获各类毒品1226.81克,查处吸毒人员270人次;破获团伙案件11起,抓获嫌疑人57人。
另外,泸县还制定了《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设立奖励资金200万元,共收到举报线索38条。禁毒、巡防、交警、派出所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严查毒驾的强大合力。年内,共破获毒品查缉案件10起,查获涉毒人员25人。
机制创新
强化吸毒人员管控
禁毒工作要抓好,在吸毒人员的管控上,也要下足功夫。此前,泸县还绘制了县、镇(街)、村(居)三级禁毒作战图,落实重点人员“5+N”包保责任,管控率达99.6%,社戒社康执行率提升至99.3%。
人文关怀方面,泸县也着力强化救助服务,实现病残吸毒人员应收尽收。并为相关人员开展就业服务、创业援助、技能培训,落实基本生活保障等,防止因毒致贫和复吸返贫。
目前,泸县已开展精准帮扶涉毒家庭195户,解决就业174人,支持创业58人,涌现涉毒创业自强典型12名。
值得一提的是,泸县还在全国创新推出“泸州乐禁”公益平台,实行参与禁毒积分制,群众可使用积分消费,提升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将禁毒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开设乡村禁毒讲堂、强化农村毒品问题治理,现已建成得胜镇大水坝村、云龙镇达康社区等绿色无毒乡村20个,禁毒基层基础更加稳固。
综合治理
筑牢禁毒工作防线
为了强化禁毒工作的综治治理力度,泸县还联合市场监督局、应急局等部门对全县65家经营、使用易制毒化学品单位进行联合清查,摸清底数,堵塞管理漏洞。与企业签订禁毒责任状,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制度建设,严防非法流失。全方位规范寄递物流,实现“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100%规范管理。
加强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管理,通过毒情监测预警、日常工作掌握,及时摸排出涉毒重点部位、场所,集中开展清查整治。截至目前,共组织集中清查行动5次,查获涉毒人员25人。
对于日常的禁毒宣传工作,泸县全方位打造线下宣教阵地,开通禁毒公交专线2条,建成禁毒宣传教育基地4个、“向阳花工作室”20个。建成禁毒校园微基地16个、校园园地96个,编印发放中小学《泸县禁毒预防教育读本》14万册,培训校园禁毒专、兼职讲师近1000人,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实现全县14余万师生全覆盖。
另外,泸县持续开展“校园乐禁”活动,打造精品文艺节目81个,评选剪纸、绘画等优秀作品350件。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各类影音作品、禁毒原创微电影和主题公益歌曲《向阳而生》,将禁毒工作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党校培训计划、企业职前培训、重点场所宣传培训重要内容,开展禁毒公益宣教活动500余场次,发放告知书60多万份。充分挖掘非遗等传统文化,组织“雨坛彩龙舞禁毒”等系列特色活动200余场次。(图片来源:泸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