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俊宇) 春暖花开,赏花春游正当时。近段时间以来,泸县云龙镇龙河村新引进的“花-油”兼用型油菜开出了多种颜色的花朵,将龙河村装扮成了五彩缤纷的“花的世界”,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到村里赏花,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可谁能想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却曾是省级贫困村。龙河村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泸州市科协选派到龙河村的第一书记王有刚颇有感受。
目标:争取用3年创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1年7月的一天,当接到单位关于驻村锻炼的选派征求意见时,泸州市科协普及部部长、机关党支部副书记王有刚一度难以抉择。据他介绍,家里有生病的老人需要照料,妻子在乡镇工作,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所以在单位选派征求意见时,心里有顾虑。
但王有刚将相关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了汇报。最终,组织上考虑到王有刚的实际情况,把联系村从叙永县河坝村调整到现在的龙河村。
刚进村时,王有刚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用3年创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泸县云龙镇龙河村位于云龙镇北部,距云龙镇8公里,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组共934户,人口3245人。龙河村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截至目前,已脱贫困户177户508人,防返贫监测户2户。本村地形地貌以浅丘为主,耕地面积2200余亩,属于典型的农业村。
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工作,王有刚发现龙河村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并未成型。其中,建成的水蜜桃、柑橘、脆甜李,规模较小、布局较分散;300亩荔枝有一定规模,但还是幼苗期,没有产出,只有投入;50亩菜地还没找到好的种植项目……“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在前些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产业上仍是依靠老三样,即水稻、红薯、玉米,产业发展很受限。”龙河村落后的产业,在龙河村党总支书记宋华均处也得到了证实。
破题:借“他山之石”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如何管理好这些脱贫攻坚期形成的资产?如何找准乡村振兴特色示范的方向?如何争取更多项目的落地?这成了王有刚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近半年时间里,王有刚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将专家能人“请进来”等方式进行思想碰撞,并结合科协优势,逐渐有了发展思路:以“农业+研学旅游”为突破口,依托朱梅滩等水库旅游资源,550亩果园资源,谷庄水库、养猪场,养兔场养殖资源,周边奇峰渡槽等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科协的科普资源和人才聚集资源,推动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实践教育为一体的农业研学科普基地“一心三区”建设。
“龙河村交通偏远,招商引资和政府重点项目不会主动落地龙河村,我们只有树立‘硬件’不足‘干劲’来补的信念,只要交给龙河村的工作任务,龙河村就要团结一心‘奋进干’,永争一流‘加压干’,千方百计‘创新干’,让各级部门看到龙河村干部担当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更多项目支持……”
王有刚多次在村乡村振兴工作例会、党课和院坝会上向村干部、村民宣传动员,并介绍“一心三区”发展规划。同时,王有刚还带领村干部到周边研学基地进行考察学习,让他们从中看到差距和希望,从而群策群力,力保“一心三区”规划稳稳落地。“保持‘拼’的劲头和状态,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去工作。”王有刚常常告诫自己,也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在王有刚的带领下,以及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一心三区”总体布局逐渐清晰:围绕“农业+研学旅游”建成了研学培训中心,以水蜜桃、荔枝、脆甜李为主的种植区,以富康养猪场、谷桩水库、龙井坳养兔场为主的养殖区,以应季花卉、休闲垂钓等的旅游观光区。
成效:实现从脱贫村到省级示范村的蜕变
在全体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龙河村“拼”出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拼”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年来,龙河村得到各级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建成生产便道7公里(其中可利用观光道路5公里),“一心三区”步行道路基本实现联通,建成果蔬保鲜冻库1个、农耕文化公园1个、装配式农房别墅2栋……引进专家人才建成“乡村振兴头雁领航行动”大师工作室,为全村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果树、大豆、高粱、养鸡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引进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开展特色水产养殖……农业研学科普基地创建为泸县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成功纳入2023年最新出炉的乡村振兴“泸县样板”云龙镇万亩果蔬产业示范区和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两个规划区。
“我们现在除了按照时节进行老三样的耕种,还在村上的帮助下完成了‘花-油’兼用型油菜、大豆、高粱等的种植。同时还根据需要,不定期参与村上产业劳动派遣,让我们有了更多收入。”谈起近年来的变化,龙河村村民宋学华也是感触良多。
优势产业强起来了、乡村环境优起来了、农业引领贡献多起来了。近年来,龙河村先后创建为泸县文明新村、四川省四好新村,党支部创建为泸县四星级党组织、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3月创建为泸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年2月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至此,王有刚仅用一年半时间,提前实现了目标,实现从脱贫村到省级示范村的蜕变。
“2022年,龙河村研学科普培训中心已接待多个团队进行现场研学,三区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有刚表示,龙河村“强村”的步伐刚刚迈步,“富民”的道路还任重道远。“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拼尽全力,以优异的成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一步,泸县云龙镇龙河村将以“农业+研学旅游”为突破口,继续推动“一心三区”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龙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