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余份“南繁”水稻种子在泸县“孕育”

2024-05-17 18:48: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赵姝雯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文/图

近日,一排排秧苗在泸县玉蟾街道水竹林村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基地里,整整齐齐,阳光投射下,秧苗显得格外青绿。走近看,每一株秧苗都贴着粉色、白色的标签。

“这个标签就是水稻的‘身份证’,上面的数字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号’,为了便于在后期对水稻种子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四川农科院研究员李耘介绍,这些水稻的种子是从海南运达泸县后,就被贴上了标签,被称为“南繁”种子。

也就是说,这批“南繁”种子从播种直至成熟收割,它们需佩戴“身份证”,以便于在生长过程中,科技人员对每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及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和记录。

“移栽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搞错水稻的‘身份证’,不然后期观测、培育就会受影响。在栽秧子的时候,我们讲究浅、稳。这样有利于让水稻分蘖更快、更多,便于判断优劣。”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波介绍,白色标牌代表杂交水稻中的保持系,也就是父本水稻;粉色标牌代表不育系,即母本水稻。

“杂交水稻品种是用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组配杂交产生的,不育系无法自交繁殖,所以需要与保持系杂交,通过保持系的特性,来保持不育系不育的特性,即繁殖不育系。”杨波表示。

田地间,挽起袖子、戴着草帽忙活的村民将两种水稻拔出,按所属标牌逐一捆扎、整理好,再整齐堆放、运往另一处本田准备统一移栽;另一边稻田里,新播撒下去的七百多份恢复系刚刚萌芽、破出泥土,还处于生长期,等到抽穗扬花时,就可以利用泸州7月底8月初的高温,进行耐热性选择。

“我们根据杂交水稻父母本的生育期来计算好播种时间,等到7月中旬,现在已移栽的水稻抽穗扬花时,就可以用正好抽穗的‘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这样就能培育出耐热、优质、稳产的品种,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耕作需求。”杨波说。

近期,已达到移栽条件的八百余份来自海南的“南繁”水稻秧苗已全部移栽完成,等待8月收获。

“这批水稻成熟、收割后,我们会根据配合力、不育性、耐热性、株叶型等性状进行综合选择,选出优质种,届时就走完了‘海南种植两季、泸县种植一季’的整个过程。”杨波说,这些优质种还会被送到海南进行新一轮的栽种,以便培育和研究出愈加优质的水稻种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