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放鱼日”泸县8万余尾鱼苗游入濑溪河

2024-06-06 19:28:1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文/图

6月6日上午,一辆载有8万余尾鱼苗的活鱼运输车,停靠在泸县喻寺镇谭坝村的濑溪河旁。

“每个品种轮流称重、量长度哈。”泸县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在一旁,拿着纸笔准备记录每一个放流品种的数量、重量以及鱼苗的长度。

泸县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共向濑溪河放流了8万余尾鱼苗,主要品种为长江上游特有土著鱼类——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翘嘴鲌等,投放规格为5厘米—10厘米不等。

近三年以来,泸县平均每年增殖放流鱼苗50-70万尾鱼苗,并且所放流的鱼类规格尺寸都有严格要求,确保放流鱼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康、存活率高。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据泸县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郑盛霞介绍,增殖放流是补充天然鱼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泸县濑溪河是翘嘴鲌蒙古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将推动濑溪河鱼类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同时为河道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修复提供助力。

据了解,泸县有濑溪河翘嘴鲌蒙古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8公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公里、沱江23公里,其他各类禁捕河流长度累计达379公里。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来,泸县接连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各类鱼苗260余万尾。对长江、濑溪河、龙溪河等泸县重要河流的水生态起到了修复作用。

为确保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的成效,增殖放流后10日,泸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在放流水域开展巡查和管护,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捕捞和破坏放流苗种的行为,防止“边放边捕”“上游放、下游捕”等现象。

不止泸县,当天,在全国“放鱼日”泸州分会场活动现场,还放流了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3万余尾。“通过鱼类科学增殖放流,可以有效恢复长江的鱼类资源,改善天然水域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护长江泸州段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科长王泽佩说。近年来,泸州市加强区域协作部门联动,完善“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的联合执法监管体系,长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鱼类繁殖状况显著改善、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种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