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西南医科大学“满天星”志愿队,600余名志愿者与“小白”并肩作战

2020-11-05 12:57: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张其)“七七很勇敢,七七最勇敢了,但是七七现在吃不了软糖。”11月3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的一儿科病房,一个穿着蓝色长裙的两岁半小女孩——“十七”看到穿有紫色志愿服的三个哥哥姐姐走进病房后,就开始兴奋起来,一边说还一边举起自己的小手。

原来,三个穿着紫色志愿服的哥哥姐姐是十七的好朋友,他们是西南医科大学“满天星”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据西南医科大学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南医科大学“满天星”志愿者团队有一个“Hello 小白”——关爱白血病儿童的志愿服务项目,目的是关爱白血病儿童(以下简称小白)及其家庭。

“目前,志愿队分为人文队和医学队,人文队主要是针对白血病儿童开展人文关爱;医学队目的通过科普宣讲促进造血干细胞捐献。”西南医科大学“满天星”志愿团队队长罗昕泠解释道。

从2017年到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满天星”志愿团队已从38人壮大到如今的600多人。如今,这600多名志愿者再次拧成一股劲,向着关爱小白发力。

胆怯、握手、软糖

点滴汇聚架起与患儿的友谊“彩虹桥”

“刚刚开始去患儿病房的时候,他们比较害怕我们到来,比如我们稍微伸手去碰他们,他们会往后退,十分胆怯。”满天星志愿团队—关爱白血病患儿人文队队员徐天昊向记者描述着最初去病房的情景。

可慢慢地,探望白血病儿童的次数越来越多,“脸熟”之后,患儿态度也开始有了改变,“一开始胆怯,到后来,我们去到病房他们很开心,离开的时候会跟每一个志愿者握手,还很期待我们下次来。”回忆起与患儿相处的细节,徐天昊脸上带着笑意。

其实,人文队志愿者去病房探望白血病儿童是没有指向性的,“可能志愿者毕业了,但患儿并没有痊愈,所以新队员跟着老队员前往医院,接触病房小朋友,最开始不会指定具体对接哪个患儿,而是在相处过程发现关系比较好的,老队员带新队员,然后达成一对一帮扶。”满天星志愿团队队长罗昕泠说。

经过半年时间,徐天昊与一位两岁半的白血病患儿“十七”交流次数越来越多,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于是,十七也就成为了徐天昊“一对一”服务的对象,十七爱吃软糖,徐天昊每次去病房探望十七的时候会记得买软糖,十七都会很开心,圆圆的脸会笑成一朵花。

小朋友笑了,这就是“满天星”志愿队存在的意义。据罗昕泠介绍,除了日常的病房探望,志愿者还会陪患儿画画,还会定期开展音乐会等等。“由于白血病治疗时间长,患儿可能长期脱离学校环境,开展这些趣味活动会适当缓解儿童心里焦虑,但活动时间都会限制在1小时以内。”

匹配、捐献、入志愿队

成功捐献队员成科普宣讲“主力军”

“感谢你的善举,拯救了我们一家。让我的家人,往后还有妈妈,老婆,儿媳,姐姐……”11月4日,西南医科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1办学生,同时也是“满天星”志愿团队医学队队员的吴太泳看着受捐者的感谢信,内心再次感动。

2019年5月22日,吴太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从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书、采样、入库、成功匹配、体验、成功捐献,用时一年,用吴太泳的话来说,“觉得可以帮助更多人,就去了,从始至终都比较平静,不算什么大事。”

原来,吴太泳在2018年,一次普通献血中,桌子上摆放着一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小科普,作为医学生的自己,想也没想,当时就填写了联系方式,没想到,半年后医院联系说匹配成功。

“刚开始以为是骗子,后来他们说出我所有信息,以及入库时间等等,就证实了是医院,在跟爸妈解释后,他们没反对,我就去体检,然后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一系列的流程。”吴太泳回忆道。

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2019年末,吴太泳在学校看到了“满天星”志愿队,在了解了“Hello 小白”——关爱白血病儿童的志愿服务项目,选择加入。有缘的是,当时正好有了人文队和医学队,作为临床医学院一名学长,吴太泳也就成为了医学队的一员。

如今,“满天星”志愿团队医学队长期扎根于社区、高校基层,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做科普,吴太泳也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向大家科普宣讲。

截止目前,累计签约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书161份,且西南医科大学已有2名在校学生完成捐献,挽救了患儿生命。3名志愿捐献者进入高分辨配型阶段,捐献比例为本市最高。

“白血病患者是孤单的,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去关心他们,给他们多一点温暖,即使折翼,也要让他们可以展翅高飞。”罗昕泠说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