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大学子:在家乡大地上画出最美画卷

2022-03-09 08:32: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阮长安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杨娜)寒假已悄然结束,对于西南医科大学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刚过完一个富有意义、磨炼自我的假期。寒假期间,西南医科大学团委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了“青春兴乡,筑梦返航”2022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反哺家乡,积极开展专业实践、社区服务、政务锻炼、志愿服务、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内容多样、形式多彩的实践活动,“返家乡”学子把智慧和汗水洒在家乡大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专业实践练本领,知行合一强能力。

学子们回到家乡,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专业所长,深入一线,在医院、学校、政务机关等一线参与医疗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

“作为医学生,能够利用寒假在医院做志愿者,尽自己的一份力,我觉得是我大学生涯难忘的一次体验”,2020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的朱攀寒假在泸州古蔺县中医医院门诊大厅进行志愿服务,“每天总有很多人来问我应该挂哪个科,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平时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在病人的主述中做出正确判断”。而2019级护理专业的仲吉萍在家乡卫生院见习半个月后,对护理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许多人觉得护士就是执行医生的医嘱,但其实并非如此,如何做好护理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学问,而我通过护理见习,也体会了做护士的苦辣酸甜,虽然累,但能帮助到病人,大家就乐在其中!”

2020级中医学的李发明回到家乡绵竹在政务中心、中医医院、政府办公室等进行了轮岗实践,“录入信息、整理数据、核对档案……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李发明说道,“当我在政府办公室听取了驻村干部的汇报后,心中肃然起敬,我要学习他们扎根基层、甘于平凡、在脱贫攻坚路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精神”。

文明新风进社区,志愿服务暖人心。

许多学子选择在家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在社区、春运站点……随处可见“小红帽”的身影,他们穿梭在家乡的大街小巷,为严寒的冬日送上一股股暖流。

进社区做科普宣传、慰问居民、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志愿者们积极开展活动,为社区群众送上温暖。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2021级的程茗呤子进社区慰问独居老人、开展国家帮扶政策宣传等;2020级口腔医学院的廖思琪协同社区组织了庆元宵活动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看到社区居民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元宵活动,让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力量,真正参与其中、感知其中,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

火车站、汽车站、农民工返乡点……护理学院李倩等同学回到家乡帮返乡人员搬运行李、购置车票、宣传疫情防控等有关知识,帮助出行返乡人员在春运期间顺利返乡、安全出行、温暖过节。

“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有教师,有护士……我们在不同的区县,巡护着不同的河流,向着同样的目标”,基础医学院2020级的孔欣雨与37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共同参与家乡水环境保护建设,用行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底色。

疫情当前勇担当,责任在肩践使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作为医学院校学子,他们返乡后积极参与社区、乡镇、村庄的疫情防控工作,防疫知识宣传、物资发放、协助核酸检查、摸排重点人员……学子们与基层工作人员并肩奋战在防控一线,用行动践行着“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

“身处疫情防控的前线,每天收集各村上报的疫情数据,通知相关医院给居家隔离人员采样,在平凡的日子里做不平凡的事情”,基础医学院的王袁可全力参与、编织防疫安全网。临床医学专业的吴帆在成都街道办参加疫情大数据排查工作,她在自己的实践日记里写到,“‘梦’在哪里?一个多月的逐梦经历告诉我,梦在基层——因为基层能看清楚社会的最真实状态,能够理解一项政策从上至下传达、实施到结束所遇见的困难与回响,”吴帆说,“疫情下的基层也有温情,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送菜上门,一轮又一轮组织核酸检测,为居民朋友组织线上直播活动打发隔离时光,各种措施让疫情下的成都充满了人情味儿,让我明白了更多的温情。我也会学习基层人员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绽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