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张其)定期开展义诊服务,让村民“家门口”享医疗便利;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在教育帮扶中送温暖;新增篮球架、电子阅览室,改善村民文体活动基础设施;消除道路塌方隐患,村民进出更加方便安全……一年时间里,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新城镇汝地甲古村再换“新颜”。
作为汝地甲古村第一书记,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文海龙自去年10月选派至今,通过开展走访入户、教育和医疗帮扶等事项,实现角色转变且快速融入驻村工作。在与村民拉家常中,把一件件实事做到村民心坎上。
做好医疗教育帮扶“接力棒”
来到汝地甲古村,文海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摸清“村底”。“我主要了解彝族的习俗文化,安置点农户家庭、收入、孩子上学等情况。”文海龙说,当初走访是为了让自己快速融入,而今已成为了习惯。
“汝地甲古村村委会海拔2500米左右,冬季寒冷,晚上睡觉经常醒。”初到时尽管生活上有些不适应,但文海龙并不在意,反而在想如何在冬季给上学的孩子送温暖。有了想法说干就干,他来到村上幼教点,为每名幼儿测定了身高。不久后,幼教点15名幼儿收到了书包和合身的羽绒服。
不仅如此,文海龙还发现村幼教点娱乐设施缺乏,无法满足现有23名小朋友使用。“为了增加文体设施,我向西南医科大学汇报,并与幼教点老师沟通。”据文海龙介绍,最终通过协调,村幼教点室外新增了滑梯,还有不少球类用品,小朋友们的课外活动也丰富了起来。另外,今年7月,文海龙以西南医科大学教育优势资源,联系该校公共卫生学院来村开展为期1周的教育培训,向村上35名儿童普及公共卫生相关知识。
“在走访中,我还发现不少村民都存在一些常见病和易发病。”文海龙说,考虑到村民外出就医难,于是向西南医科大学汇报后后,将学校组建的博士专家团队定期请到村上来义诊,这样让村民在家附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据文海龙介绍,除了义诊服务,专家团还为村上老百姓送医送药,同时还为现场群众普及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及用药知识。
在文海龙看来,接过医疗教育帮扶“接力棒”,就要让汝地甲古村教育水平、医疗服务工作有新变化。“接下来,我还要多下功夫,在‘对症下药’中让汝地甲古村的医疗和教育发展有新的可能。”文海龙语气很是坚定。
改造民生设施让旧村焕“新颜”
“边坡加固后,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这条道路塌方了”。说起进村道路,汝地甲古村村民都不再头疼。
“这是一条存在严重塌方隐患的道路,曾一度让村民们很担忧。”文海龙说在日常的走访中发现后,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村民已久的难题,到县里相关部门多方奔走协调。几经周折后,边坡加固工程终于在2024年9月正式动工,1个月的时间消除了道路塌方隐患,使村民进出更为安全和方便。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文海龙还积极向学校申请资金支持,在村集中安置点新增篮球架、室外座椅;在村民、村委活动室新增热水器、新建电子阅览室,新购电脑、打印机等。为做好消费帮扶,文海龙还做起推销员,牵线学校采购当地农副产品,金额累计达40余万元。
除了一件件民生小事的改变落实,文海龙还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汝地甲古村全村327户,村庄坐落在山上,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薄弱的村集体经济该如何来发展壮大?“经多方考察验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我们打算以‘村村联合’的方式抱团养鸡。”在文海龙看来,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替补了村集体没有产业的空白,还带动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明年3月,2000多只鸡苗的到来,汝地甲古村集体经济又将迎来新的可能性。
文海龙只是西南医科大学乡村振兴派出驻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员。据西南医科大学组织部部长柏珂介绍,目前,学校共派出7名驻村帮扶干部,2024年直接投入产业资金60万元,其中为昭觉县3个定点帮扶村5个项目拉动经济收益约225万元。驻村干部们在强队伍、拉资金、解民忧、送健康中,点亮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