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归位”、智慧道闸“守关”,西南医科大学筑牢平安校园新高地

2025-10-17 18:08: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泸州观察 张其

从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的“痛点”,到车辆分区停放、安全充电的“有序”;从人工登记进出的“繁琐”,到人脸识别、磁条识别的“智慧”……西南医科大学如何通过深化“1234”警务服务中心建设,破解校园管理难题、打造平安校园新高地?10月17日,川报泸州全媒体走进该校,探寻其校园治理的“破局之道”。

“你先看看这条主干道的两侧有什么特点?”还未进入西南医科大学教学核心区,该校保卫部(处)副部(处)长俞扬君便抛出问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道路一侧整齐停放着小汽车,另一侧则划分出专属区域,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排列有序,无一辆乱停占道,校园交通脉络清晰可见。随后跟随俞扬君又来到该校宿舍楼旁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入口处的智能拦车杆格外显眼,学生扫码即可进入充电,全程无需人工值守,便捷又高效。

然而,这样的“有序”并非一直存在。据统计,截至2023年初,该校两个校区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达约4900辆。随之而来的,是车辆随意穿行、违规载人、飞线充电、乱停乱放等问题,部分车辆甚至阻塞消防通道,校内曾多次发生电动两轮车交通事故,不仅影响校园交通秩序,更直接威胁师生生命安全,成为校园治理的“老大难”。

为彻底解决这一痛点,西南医科大学于2023年5月启动电动两轮车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控总量、划区域、建设施”三措并举,该校将两校区电动两轮车数量控制在3500辆以内,同时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约1500个,重点在精诚大道、健体路等学生上课、住宿集中的区域,划定专属停车场地,实现“车归位、路畅通”。

“不仅如此,针对‘充电难、充电险’问题,学校还引入专业公司,投资建设充电站6处,配备充电端口342个。”俞扬君补充道,每个充电站均配齐监控、灭火器、自动灭火装置,还通过分区设置、扫码进站等创新方式,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经过近两年治理,该校已彻底消除飞线充电、携带电池进公寓等现象,校内车辆逆行、超速、乱停乱放等行为也得到有效遏制。

电动自行车治理只是开端,智慧化升级更让校园管理“提质增效”。据了解,该校在线下各门岗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闸,加装人脸识别、车辆磁条识别设备,实现“人车双验”智能管理。“学生和教职工需在校园网录入人脸信息,进出可直接刷脸通行;非机动车则要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线上报备,经保卫部门审核后安装校园专属通行磁条,闸机识别磁条即可自动开闸。”该校保卫部(处)城北校区治安科副科长廖磊解释道,若有学生家属或校外人员来访,可通过访客预约系统提前登记,既保障校园安全,又提升通行效率。

当前,电动自行车治理和智慧道闸建设都只是西南医科大学深化“1234”警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缩影。俞扬君表示,接下来,该校警务中心将进一步推进实体化运作,按照“标准化+特色化”建设方向,聚焦反恐防爆、禁毒防诈、应急处置等关键领域,持续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力争打造成为省属高校警务中心的示范标杆,为师生营造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的校园环境,以高质量校园治理护航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