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成绩单丨西南医科大学:以学科强基助力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2025-11-11 16:57: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消息(泸州频道 张其)“‘十四五’期间,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与区域重大发展需求,以‘138’发展战略为引领,构建起‘规划—建设—考核—保障’全链条学科生态体系,实现了学科建设的历史性变革与系统性重塑。”11月6日,谈及学科建设成效,西南医科大学发展规划与“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处长董伟对这份亮眼“成绩单”作出总结。

学科突破蹄疾步稳、发展能级持续跃升、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引擎,精准发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筑牢根基,为区域医药健康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办大学就是办学科的理念,学校持续优化学科治理体系,为学科发展保驾护航。”董伟介绍,学校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院系协调推进、学科带头人落实”的管理体制,成立“双一流”建设委员会,确保重大建设任务高效落地。通过实施学科年度监测、中期评估等管理工具,结合大学、学科、博士点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短板问题“早发现、早干预”,以数字化赋能治理效能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有了‘里程碑式进展’。”董伟介绍,2021年学校成功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并增列临床医学博士点,一举打破四川省12年来无新增博士授予单位的沉寂。此后,学校成立对标建设领导组、制定专项推进方案,新一轮博士点建设持续提速:基础医学学科全面达标且超半数指标超标,口腔医学学科实现全面达标。

其中,核医学学科的特色发展在“学科优势转化产业动能”上全面发力。该学科持续凝练特色、攻坚创新,新增国家级平台2个、国家级人才1人次,核心成果TBM-001以3850万元完成成果转化并获临床批件,学科位列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第8名;核医药纳入全省产业新赛道,学校附属医院成为全省核医疗产业“一链四极”中“临床转化应用极”的核心承载地。

“学科建设不仅实现重大突破,发展水平更实现持续跃升。”董伟表示,学校抢抓“双一流”建设机遇,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从2个增至5个,获得建设支持资金1.2亿余元,较此前增长5400余万元。国际影响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思路,ESI全球前1%学科从1个增至7个,涵盖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关键领域,学科数并列西部医药类大学第4位。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西南医科大学新增总被引次数11.29万次,ESI全球机构排位近乎翻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距离ESI全球前1‰目标的达成率分别达36.4%、56.7%。

在学科布局优化上,该校主动对接四川省生物医药万亿级产业需求,新增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点;近五年,U.S.News全球上榜学科从2个增至7个,药学学科连续三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学科建设的持续突破带动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2025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2名,居西部医药类大学第4位。

随着制度建设与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西南医科大学将持续实施学科建设计划,超前布局新兴与交叉学科,通过“登峰计划”三年行动、临床+基础导师联合培养等专项举措精准发力。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让“双一流”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推动各类学科在不同赛道争创一流,形成“一流引领、骨干支撑、协同共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西南医科大学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