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徐玉龙)2013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为重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
全面开展以“确实权,颁铁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充分的财产权,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对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设施建设进行全面统筹,科学合理地开展“互换并地”,切实解决承包地块细碎的问题,为农村资源顺畅流转创造条件。
同时,加快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镇村调解、区仲裁的农村产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组建农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融资中介组织,破解农村资产不能融资的制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解决规模经营资金投入问题。目前,全区农村产权确权登记任务已完成90%以上。2013年共指导镇街开展农村承包地流转410户7600亩,累计流转土地达5.8万亩。
加快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狠抓产业发展规划。以建设“全域江阳”为战略目标,立足江阳独特的区位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全区粮食、蔬菜、畜禽三大产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沿江百里产业发展带、江南片“名酒名园名区”建设和江北新农村示范片、沿江生态观光旅游圈、江北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圈、江南现代农业标准化种养示范圈、优质酿酒高粱基地、早春绿色蔬菜基地、特色龙眼基地、生态生猪基地为核心的“一带两片三圈四基地”的产业布局。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我区蔬菜标准园、有机高粱示范园、热作标准园、蔬菜科技示范园、种养结合生态示范园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道路基础、农机推广和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示范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以及辐射周边现代农业发展。
狠抓服务体系建设。注重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质效,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依托国家产业建设体系四川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和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覆盖了所有镇街。以省农科院、四川农大、西南大学、成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单位为技术依托,广泛开展技术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组建一批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促进了一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建立严格产品送检和抽检制度,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安全。
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经营组织化及多元化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扶持业主,把种植大户引入规划区进行生产示范,通过龙头企业、示范性专合组织以及家庭农场的带动,采取“专合社+超市”、“超市+专合社+农户”、“公司+专合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带动农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3年新培育1家省级、2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区龙头企业达24家,建有优质农产品基地269个,其中种植业基地面积38.6万亩,水产业基地面积700余亩,累计带动农户86159户,助农户均增收1300元。2013年新增2个省级、10个市级农民示范专合社,累计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全区组织化生产覆盖率达70%。专合社成员人数9877人,建设种植业基地94141亩,基地辐射带动农户30034户,专合社成员户均增收25311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698元。
探索发展家庭农场。江阳区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来抓,在培养的600户种植大户中探索建立了符合条件的各类家庭农场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