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户小区一年大变样 贴心服务让幸福静静流淌

2014-12-10 11:00: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周超文 艾雪

四川在线消息(周超文 艾雪)11月30日,笔者走进了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金沙社区看到,这个全是由拆迁安置户组成的小区,一年前还是矛盾重重的社区,纠纷不时发生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多少改变的小区,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统建房整齐划一,小区有超市、幼儿园、卫生服务站,公交开到家门口。广场上,居民们三五成群,说唱、健身、拉家常……其乐融融。

 

千方百计寻就业 谋生的路子越来越宽

“我们社区毗邻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轻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几年前拆迁时,涉及几千户人,矛盾非常大。”说起当初,茜草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光明还记忆犹新。“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我每天上午到泸州城里老雇主家做家政,下午想休息就休息,很轻松。”42岁的李兰会通过家政技能培训已做家政服务好几年,每天工作半天,月收入3000多元。老公帮人搞装修。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滋润。今年31岁残疾人徐小林,几年前因为家里困难,连媳妇都说不到。通过社区组织的技能培训后,被介绍到酒业园区一包材企业上班,现在已成为厂里的骨干技师。

“拆迁后最大的难处就是,农民没了土地,没了工作,不知道该做什么。”陈光明坦言,农民房屋拆迁后,大多缺乏打工意识和技能,只想坐等政府管。帮助他们就业成为重中之重。陈光明说,当地党委政府联系到一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每年把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根据其意愿和爱好,组织参加机械加工、美容美发、家政等一系列技能培训,并积极联系渠道,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在与“三大园区”搞对口联系过程中,社区以街道劳保所为依托,积极协调“三大园区”用人信息,为小区居民提供小区的保洁、保安、工人、门卫等岗位,解决了就业的燃眉之急。

家长里短有人管 公益服务越来越贴心

房子修起了,工作有了,但是社区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外来人员也越来越多。如何才能把社区居民家长里短的事情管好呢?

为此,金沙社区不惜把一个好堂口超市门面改成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根据职责,设立民政、社保、计生、卫生等管理服务窗口,按社会公益性岗位配备了综合服务协管员。

“目前我们接件代办的业务比较多。我们集中代大家往街道上、区上跑腿,让社区居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安心打工和做生意。”金沙社区党委书记谭雪梅说。

为了保证社区安全,“我们还从社区退伍军人、党员和社区干部组成治安巡逻队伍,并在社区主要路段和路口安装了摄像探头。通过群防群治,入室盗窃等治安事件基本没有发生了。”走进金沙社区,摄像探头可清晰看到每个主要道路口和楼栋。

社区还通过建立“爱心超市”,当个人需要帮助时,可从“爱心超市”支取所需物品;之后,自己再去帮助他人。这种“爱心接力”的方式整合了居民们的义务劳动,有效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窘迫。

休闲娱乐样样齐 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走哦,跳舞去。”如今,每当夜幕降临,金沙社区的文化广场上便会响起轻柔的音乐,美妙的旋律伴着歌舞,虽然没有绚丽的灯光,但他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随着轻快的节拍起伏,拍手、踢腿、扭胯,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那份认真专注劲儿,也让观看的人感受到了她们的快乐。

“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还要让大家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社区才会更和谐。”谭雪梅一言道破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据悉,金沙社区从去年开始入,跳坝坝舞便成为了居民每天的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节目”。社区相应组织了老年秧歌队、健身舞队等,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现在社区文化广场修好了,晚上音乐一响起,我们就聚在那里跳健身舞,热闹得很。”社区居民杨俊花说。

为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社区还建起了图书预览室,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时开放。茶余饭后,居民总能从种类繁多的图书里找到所需,及时更新“知识库”。

金沙社区还通过引导建立公民道德协会,开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促进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增进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社区100岁老人汪呤秋能成为书法家,多年来细心照顾他的女儿分不开,女儿也当仁不让成为了社区敬老孝亲的学习楷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