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雅镇:跳出农门又回到农村 大学生夫妻办起家庭农场

2014-12-24 15:18: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晶城周国波 陈永超

四川在线消息(周国波 陈永超)农民,曾一度被称为“受苦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汗满面,这是中国农村几千年来的农民剪影。跳出农门,是农村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许。泸州市泸县兆雅镇青年肖学清挺争气,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成了一名大学生。知识丰富了,眼界宽了,肖学清又做起了职业农民梦,曾经努力逃离的农村,又成了他追梦的大舞台。

2012年,在外学习先进农业经验几年后,肖学清毅然携妻子回到曾经养育自己的家乡,流转50亩土地,创办了家庭农场,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

蜜蜂授粉,保证草莓安全可靠

肖学清今年29岁,个头不高,戴副近视眼镜。在肖学清家庭农场里,20亩冬草莓已经开始泛红,肖学清说,等到元旦时节,人们便可以来农场采摘草莓了。肖学清在大棚里摘到几个成熟的草莓给笔者,草莓带着鲜奶香,大而红,肖学清说这是巧克力草莓。

肖学清的家庭农场种有20亩冬草莓,笔者看到,每个大棚约有1亩左右。这个时节,草莓很容易生病,肖学清的妻子刘一梅和其他5个固定工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人工一一查找生病的草莓,然后进行及时的补救。

“最近的天气不好,经常下雨,空气流通差,草莓很容易生病,而一旦生病就要及时进行补救,不然一颗草莓生病了很容易带动周围的草莓生病。”刘一梅认真地给笔者解释到,由于农场采用的是天然的蜜蜂授粉,每个大棚里都放置了一个蜂箱。因为蜜蜂对农药很敏感,而且为了保证草莓的安全可靠性,草莓一般不打药,除病虫害基本上是人工操作。

大棚里的草莓全部采用蜜蜂授粉
 

“一株一株地查找,叶子坏了的、果子坏了的,果子畸形的,都要摘下来,而且采下来的叶子、草莓不能留在大棚里,必须带出去,不然病霉也会传染。”

夫妻两人,刘一梅具体农业技术操作,而肖学清负责组织管理和对外联系等工作。

在土地里整理草莓的肖学清和刘一梅
 

艰苦创业,只为那份爱的坚守

农业投入大,回收周期慢,而且更是看天吃饭,风险也是相当大。

肖学清的家庭农场是从去年开始的,每年上半年种植有白菜、儿菜、黄瓜、茄子、南瓜等蔬菜,下半年种冬草莓。上半年种植的白菜、儿菜等蔬菜,因为天气的原因,收成并不好,而且也没有价格优势。在白菜收获的时节,每天早上三四点,刘一梅便拉大批量的蔬菜到集市上卖,但是此时的有机白菜和其他农家蔬菜的价格并没有什么不同。

刘一梅记得很清楚,她最多的时候一天卖七八百斤白菜,但是挣来的钱还不够当天请工人的工钱。在这种情况下,肖学清对有机农业开始产生怀疑,也有想过放弃。

就在10月份的某一天,当肖学清到大棚里巡查草莓死苗时发现,土壤里冒出了很多小蚯蚓。“蚯蚓是在土壤很肥沃、很优质的情况才会出现,它们的出现,让我坚信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而且一定能够生产出更优质更安全的事物。”

肖学清和刘一梅,两个不到30岁的大学生,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尤其是刘一梅的穿着,与同龄的城市女性相比,反差很大,而且脸上长满了红痘痘。

“以前,她的皮肤很好,现在因为我的原因,她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和我一起来到乡下种地,长期呆在大棚里,脸上都长满了痘痘。”谈到农村里的艰辛,肖学清满是心疼的看着刘一梅的背影,而刘一梅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转身,轻轻地擦拭着眼泪。

面对压力,他们守望田园生活

虽然他们真的很爱这份事业,但他们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农活儿的辛苦还不算苦,苦的是心里的苦,社会的不支持,家长的不支持。”肖学清和刘一梅两个班共有近90名学生,但据他们了解,真正像他们一样,留在农村发展的就只有他们两人。

一直以来,肖学清的父亲便不支持儿子回农村发展。“在父辈的意识里,他们是种地的,他们了解种地的辛苦,所以他们千方百计要把儿女送出农村,希望他们在成立发展,尽管城里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但总比在家挖地好。”肖学清说,而自己读了大学后,没听父亲的建议,反而坚定地回到农村,并且就在他们家的附近承包了土地,这在父亲看来,是给他丢脸,“自己的儿子没有能力,最终还是只能挖地”。

采访到中途时候,一位50多位的老者从坡下走下来,肖学清和刘一梅向老者打招呼,叫了一声“爸!”但老者没有任何回应。

“在农场作物生长好的时候,和父亲的关系还好,要是收获不好,关系更僵化”肖学清坦言,因为父亲的反对,他们没有住在家,而是在镇上租房子住,而两岁的孩子白天交给刘一梅的伯伯带,只有晚上才有时间亲自照看。

“小时候,父辈一直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但是粗放的耕作方式会消耗大量人力、体力,完全靠的是吃苦精神,‘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诗很美,但是个中滋味只有劳动者才能体会到。那种‘荷锄田头,晨出暮归’的田园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难再有吸引力。”但是走出去再走回来的肖学清却在坚持了如今的“田园生活”。

“现代种植业更多的是劳于心,而不是劳于力。”走在田间地头,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宝贝每日的变化,闻着庄稼的清香,听着虫鸣,真正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甜与苦。

此外,肖学清还种植有近40亩桃子、李子、梨子和120亩水稻田。肖学清告诉笔者,展望未来,他希望子在家庭农场的带动下,5年内发展蔬菜基地1000亩,优质水果1000亩,带动周边1000人以上长期就业,把自己的家乡石龙新村建设成为“四季鲜花不断、瓜果飘香,四季游人如织”的生态旅游村。

草莓采摘热线:肖学清 13548346273

地址:泸县兆雅镇石龙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