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后进“帽子” 三副“处方”带来了新变化

2012-12-03 11:35:50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代陈伟

——纳溪区渠坝镇雪龙村“三分类三升级”生动实践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金其云)“干部勤不勤,群众看得明;干部强不强,成效作检查。”这是开展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后,纳溪区渠坝镇雪龙村村民对村党支部的评价。

在实施“三分类三升级”过程中,雪龙村党支部被评定为“后进”党支部。后进党支部的“帽子”激发了村党支部转变思想、转变作风、改进村貌、整改发展的斗志。在镇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雪龙村村党支部经过深刻剖析后,开出“明目”、“壮骨”、“强身”三副“处方”,并在党员群众大会上提出“摘掉后进帽子,争创先进支部”的整改目标。

查找病因 “明目”

“针对雪龙村的实际,我们首先解决村支部班子问题,及时下派了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的镇干部作为该村的支部书记。”渠坝镇党委书记黄树荣说。在对后进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工作中,该镇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和分类施治原则,确保后进党组织全面晋位升级。

“由于雪龙村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干群基础差,要想打开工作局面,首先要统一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意识,把干部凝聚起来。”今年4月,镇经发办干部姜伦德临危受命担任雪龙村支部书记。上任第一个月,姜伦德带领党支部成员通过召开会议查找问题、深入走访群众、干部自查挖问题等途径,进一步分析了进后根源,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村党支部率领“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开展个别访谈,收集、了解群众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查找,村党支部带头引领作用不强、村“两委”班子涣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和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差等问题“晒”出。

问题“晒”出后,雪龙村党支部立即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入手,召开以“后进党支部如何加强班子建设”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对重大事项民主决议、依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等内容展开大讨论,全体党员干部在讨论中深入剖析自身问题,在发展思路上碰撞出火花。同时,该村严格执行党务、村务公开,把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安排、发展计划,各类惠民政策、资金的落实等情况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充分参与、了解村两委的工作,获得群众的支持与认可。

夯实基础 “壮骨”

后进要转化,解决突出问题是关键。村党支部从群众迫切愿望解决的基础问题着手,首先解决交通不畅问题,破除了全村发展的瓶颈,方便了群众出行。

“以前公路不通,我们出售竹片要先运到河边装船,通过两次转运行能到货场,成本很高。现在公路通了,竹片砍到公路边就能出售,运输成降低了一半。”谈起公路带来的好处,雪龙村3组李福民感触很深。以前,雪龙村公路不通,群众出行不便,产业发展受阻,但由于资金和部分村民意识不强,公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盼望修路,群众伸长了“脖子”。

今年,雪龙村抓住机遇,通过争取上级专项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并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建了3.5公路碎石公路,硬化了1.6公路水泥路,不仅解决了1500多村民出行难,也为该村发展种植业和乡村旅游打开“大门”。同时,村“两委”积极争取“小农水”治理项目,在村里修建了6口山坪塘,为种植灌溉和发展水产养殖打下基础。

发展产业 “强身”

“你看,这是我一个月前种植的竹荪,现在已发出菌丝了,按去年的市场价格计算,我这13亩竹荪收入18万元不成问题。”11月25日,雪龙村一组组长闵秀兰谈起他的竹生产业时,信心十足。

基础设施改善了,发展产业引导群众增收致富成为村党支部抓整改的重要举措。村党支部利用永宁河岸湿地的多优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竹荪产业。种植期间,镇农技人员上门全程作技术指导,增强农民发展产业信心。针对山地较多,传统农业种植价值不高,农民费力不挣钱的现状,村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发展杂竹、养殖肉牛、种植蔬菜、稻田养鱼等产业、达到“田头饱肚子,山上找票子”的效果,让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该村还抓区委、区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依托天仙硐后山景区的黄金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节点,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让乡村旅游成为该村农民的重要增收点。今年3月,雪龙村4组肖永兰外出打工回乡,投资20多万搞起了集垂钓、休闲和餐饮一体的乡村农家乐。每逢节假日,她的生意很红火。目前,该镇已发展乡村农家乐5家。

通过查找问题,扎实整改,一心为民办实事,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显现出来,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完成进度明显加快,计划生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动物防疫、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成效明显。“下一步,村两委准备依托天仙硐后山景区,通过公司化运作发展体验式农庄,让部分村民成为‘两栖”族。”谈起雪龙村的未来,姜伦德很有信心。

    编辑推荐